下载APP

【多彩贵州·相约2020】纳雍县新房乡乌沙寨村:产业扶贫路子对 村民增收底气足

贵州日报报刊社 2020-07-13 06:30 热度:


  一棵棵皂角树长势喜人,一排排蔬菜大棚整齐划一,一群群土鸡争先觅食……


  夏日,走进纳雍县新房彝族苗族乡乌沙寨村,村寨的坡地里满山遍野种满了皂角树。


  村民在蔬菜基地忙碌   尹菊  摄


  山坳里,成片的皂角树,村民们正忙着修剪枝条。“以前这里不是撂荒地,就是种植传统农作物,自从村里种上了皂角树,如今皂角树变成了‘富民树’。全村共栽种了552亩皂角树,不仅村集体收入增加了,我们在家门口也有了工作。”村民李忠文一边干活一边和记者聊着。

  “我现在一边在村里的蛋鸡养殖场上班,一边用自家的自留地种植了12.36亩皂角树,现在的收入比在外打工还要强得多,也不怎么累,还可以照顾老人孩子。”谈起现在的生活,二组的李忠文露出了满意的微笑。


  村民在蔬菜基地采摘辣椒  尹菊 摄


  当问及种植皂角树给生活带来了哪些变化时,村民李忠文脸上笑开了花,宛如山坡上在阳光下闪耀的野生的金银花芽。谁能想到他们曾经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呢?

  乌沙寨村是省级深度贫困村,据村支书彭启鹏介绍,采取龙头企业+村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每亩政府按退耕还林的标准补助1200元,分三年兑现给农户,合作社每亩投资300元作为后期管护,总计投入1500元每亩,投入资金总计37.8万元。


  村蛋鸡养殖场 尹菊 摄


  沿着蜿蜒的乡村山路记者来到村蛋鸡养殖合作社基地,只见满目翠绿,山坡上绿树成荫。“看,这是我们村的蛋鸡养殖合作社,养殖数量已经达到1.5万羽,村里的建档立卡户都是‘股东’,大家在家门口发展产业,既能挣钱,又能照顾家庭。”村支书彭启鹏介绍,蛋鸡养殖场由帮扶单位——县人武部出资20多万元于2018年8月建成投产的,采用大户+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大户每年给合作社保底分红7.2万元,大户定价后,由合作社负责二次销售,所得利润归合作社所有,2019年已实现贫困户分红7.2万元。

  “感谢国家的好政策、感谢纳雍县人武部援建了这个蛋鸡养殖场,我现在也是‘有钱人’了。”村民陈学付喜不自胜。陈学付是这里的务工人员之一,“都是手上活,一点儿都不累,而且待家里把人闷得慌,这里一起干活儿的兄弟姐妹多,大家闲话家常中就把活儿做完了,感觉每天轻松自在。”像陈学付一样,黄芬作为基地的一名务工人员也向记者道出了同样掏心窝子的话。

  去年底,陈学付一家已经成功脱贫摘帽,但他没有满足于吃饱穿暖,而是想着怎么致富奔小康。他主动找到驻村帮扶的县人武部部长蒋清、政委陈永平,咨询怎样才能发展产业。蒋清、陈永平请来农牧专家帮助他制定了生猪养植产业发展计划,通过借贷扶贫小额信贷资金5万元开始养猪,去年光养猪一项纯收入5万元,今年上半年纯收入3万元。目前共养了40头猪,其中11头能繁母猪。

  在乌沙寨村,像陈学村一样不等不靠、自立自强的致富典型还有很多,他们有的养猪,有的养鸡,有的种皂角,有的种何首乌。截至6月底,在党的扶贫政策下,全村72户贫困户354人通过发展种养殖业走上了致富路。

  走进何首乌基地,一簇簇挨着的何首乌煞是惹人喜爱,村里的200多亩何首乌今年底将进入成熟采摘期。村支书彭启鹏告诉记者,何首乌基地是在县人武部出资4万元流转土地于2018年5月建成的,可以说现在种植技术上比较成熟,今年亩产预计4000斤,每亩净收入高达1.2万元左右,通过这个基地辐射带动周边30多人在此务工,每人至少能挣到三千多元。

  山洼里,恒大集团援建的占地105亩大棚蔬菜基地,50多个村民正在锄草,绑枝,一派繁忙的景象。由返乡农民工肖宇创建的蔬菜基地西红柿也成熟大上市,亩产达到七至八吨,主要销往毕节、六盘水和云南等地,订单早就上门了,今年保守估计至少收入60万元。

  产业发展需要一个周期,今年初受疫情影响,乌沙寨村没有空等,而是在县人武部的对口帮扶下,积极搭建产业链,努力发展集体经济。同时,立足基础、放大优势、突出特色,给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强筋健骨”。着力实施“一村一品、一户一业”,努力打造“原生态、纯天然、全有机”农副产品供应基地。

  “给钱给物,只能解一时之困,合理安排扶贫项目和扶贫资金,恢复贫困村的‘造血功能’,才能断掉穷根、开掘富源。”纳雍县人武部部长蒋清说。

  为求脱贫攻坚真正挂上档、有实效,纳雍县人武部按照县委县政府的要求,在对口帮扶中,着重从规划布局、产业项目、基础设施等方面向乌沙寨村的贫困户倾斜。


  捐资助学 尹菊 摄


  精准脱贫行动开展以来,在纳雍县各级党委政府的主导下,在县人武部的对口帮扶下,乌沙寨村针对贫困户发展产业积极性不高的实际,精选皂角、何首乌、果蔬和蛋鸡作为种养植产业,采取“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由合作社带头栽植,农户跟着学习技术,以此形成合作社引领产业发展新模式。主要通过贫困户以务工领工资和土地入股等形式参与年底分红,合作社给农户付地租,农户自种、合作社提供技术指导三种生产经营方式发展产业。围绕构建多元产业发展格局,乌沙寨村大力培育“草畜、瓜菜、林果”主导产业和“中药材、小杂粮”等特色产业,在实践中探索出了一条特色产业发展之路。

  “县人武部官兵和乡党委及村支两委研讨后在乌沙寨村为发展产业的贫困户,专门制定了一系列激励发展产业的措施。通过充分发挥致富带头人的模范引领作用,申请‘短平快’产业补助,定期评选产业发展优秀代表,发放奖励物资等措施,不断提高贫困群众发展产业的积极性。”新房乡党委书记罗浩介绍说,通过产业发展,贫困群众掌握了产业发展技能,提升了自我发展能力。李小军是村里的贫困户,也是养殖场的长期管理人员。前些年在外务工,2018年回村后,与他父亲李忠文受聘为养殖场的管理人员,每月每人3800元。


  走访慰问贫困户  尹菊  摄


  “乌沙寨强起来,关键是产业强起来。在农村基层,更要抓好产业发展这个关键,进一步筑牢乡村振兴的经济基础,强村富民之路才能走得更实、更稳、更宽、更深。”正在和村支两委一起商讨产业发展对策的县人武部政委陈永平说道。

  近年来,在纳雍县各级党委政府和县人武部的对口帮扶下,乌沙寨村以“党建+”为引领,以农业产业链为纽带,正从过去的传统农业村寨,向现代农业发展。依托农业发展的现有优势,在不断壮大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同时,建立农业产业链党支部,在支部基础上再建设党员先锋站,统筹推行“党建+现代农业建设”理念,实现了党旗飘在田园中,也为农民铺就了一条“瓜果飘香、产业富农”路。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李凯 黄杏
  编辑 刘娟利
  编审 王琳


猜你喜欢

评论

啊哦~暂时没有评论哦
在下方输入您的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