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嘉宾访谈】未来喀斯特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该怎么做?专访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所长冯新斌

贵州日报报刊社 2021-07-12 05:18 热度:

  7月11日,2021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喀斯特生态环境与资源利用”主题论坛在贵阳举办,会后,记者采访到了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所长冯新斌,以此了解喀斯特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该如何进行。

  “今天的论坛,为喀斯特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和乡村振兴系统性提供了可借鉴方案,对贵州未来生态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性意义。”冯新斌说。



  近年来,中科院地化所深入研究贵州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以及资源利用,从最开始研究喀斯特地区土壤的形成原因出发,到为什么土壤形成的速度会比较慢,再到为什么会发生石漠化?冯新斌认为,这些基础性研究助推中科院地化所建立石漠化地区修复技术体系,并在全省多地得到示范推广,有效缓解了贵州石漠化严重的现象。“目前,我们在安顺市普定县建立了喀斯特生态观测站,2014年7月,经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科学委员会评定,普定站正式成为CERN台站,2017年获批水利部国家级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相关成果的取得对于石漠化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冯新斌说。

  针对未来喀斯特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该怎么做?冯新斌告诉记者,未来石漠化的治理主要从三个方面出发。

  “首先,我们将把研究重点放在喀斯特地区如何可持续发展,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如何实现可持续修复方面。目前很多喀斯特地区的修复方法仍然存在局限,究其根本我们发现,这是因为喀斯特地区地貌基岩为石灰岩,在没有人为干预的情况下,它的演化对于喀斯特地区的生态环境具有什么样的影响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其次,我们还需重点研究石漠化地区、重金属含量超标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探讨该地区将如何实现可持续的绿色发展;最后,针对喀斯特地区实现碳中和问题,我们该如何将碳汇进行定量,让国际同行认可,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深入的思考。”冯新斌说。

  他还强调,面向喀斯特区生态环境保护和特色资源利用的重大需求,科学推进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国内外的学者还需产生更加密切的交流与沟通,集中攻关,提出喀斯特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系统解决方案,为喀斯特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和乡村振兴提供系统性解决方案,以此保障区域可持续发展,做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这篇大文章。



文/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申云帆 刘苏颉
  图/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何晓璇

编辑 徐然

编审 田旻佳 施昱凌

猜你喜欢

评论

啊哦~暂时没有评论哦
在下方输入您的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