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镇远:侗族绣娘变身创业老板

新华社 2019-03-12 12:37 热度:
  每当夜色降临,灯光照亮舞阳河畔的贵州镇远古城,北侗手工刺绣厂的老板邰土芝多数时候会守在自家店里。

  门前路过的游客偶尔会走进来,看看这里陈列的艺术品。香包、扇子、围腰、披巾……每一件做工精美的绣品,色彩都十分亮丽,让人爱不释手。


邰土芝在镇远古城内开的门店。 新华社记者 向定杰 摄

  在无人光顾时,邰土芝便会拿起绣针,用线在布上继续“绘图”。只见一朵朵鲜花、一只只鸟雀、一对对蝴蝶,在她的巧手下全都栩栩如生。“这是从小就会的。”邰土芝说,自己出生在一个偏远侗寨,按当地习俗,女孩子学不好刺绣,是不会有男生喜欢的。在奶奶、妈妈的言传身教下,她很快掌握了这门技艺。

  结婚后,邰土芝只把刺绣作为一种爱好。山高路远的家乡,祖辈世代贫穷,为了过上好日子,邰土芝带上两个孩子去江苏打工,然而外面读书贵,她决定返回镇远,在县城租房供子女上学。

  捡垃圾、做售货员,起初生活艰难,邰土芝想到可以绣花来卖,于是每天下班后,又绣到夜里一两点钟,以此贴补家用。2013年的一天,一位超市的同事劝她办一个刺绣厂。“我说没有钱,她说不要多少钱,最后只花了140块钱,办了个营业执照。”邰土芝笑呵呵地说。


邰土芝拿起画笔准备绘图。 新华社记者 向定杰 摄

  也就是在这一年,贵州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实施妇女特色手工产业锦绣计划的意见》,每年提供1500万元的专项资金保障,鼓励少数民族地区妇女依靠手工技艺脱贫。

  “工商局和妇联的领导上门来,给我启动资金,还帮忙找场地。”邰土芝说,尽管当时得到很多支持,但由于交通等因素制约,销路成了难题。于是,她大胆决定去北京、上海、海南、广西等地跑市场。

  “外面门面很贵,我去了一年半,认识了一些客商就回来了。”邰土芝说,自己也渐渐明白,家乡才是久留之地。此时,了解到情况的政府领导再一次找上门,让她结合扶贫,承揽绣娘培训,给人上课也能挣些报酬周转。

  “至少带了三四百人吧,里面还包括一些残障人士。”邰土芝说,此外自己的刺绣厂也招了30多名固定工人,每人每月有2000多元收入。


邰土芝的部分手工绣作品。 新华社记者 向定杰 摄

  刺绣创造美丽,但也很辛苦。因为都是手上活,长期以来,邰土芝颈椎出现了问题,指头也常被针头戳到。这时,邰土芝就会想起奶奶讲的一个故事:“她说古时候有一个刺绣高手,绣的花,蜜蜂分辨不出真假,也飞来采蜜。有趣的是,有一次我在晾绣片时,也见到一只蜜蜂嗡嗡地飞到花上,让我很意外。我想这就是刺绣的快乐。”邰土芝说。

  除了精神上的享受,邰土芝在物质上也获得回报。去年国庆节,她两个星期卖了1.6万元,除去成本,赚了一半。“比前几年要好一点,因为来旅游的人多了嘛!我们也专门改造,设计了一些有创意的产品。”邰土芝说。

  已是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侗族刺绣传承人的邰土芝表示,自己对未来越来越有信心,不仅要坚持做下去,还要把更多乡亲们带动起来,这才是她的梦想。


来源 新华社

编辑 李志刚

编审 李劼

猜你喜欢

评论

啊哦~暂时没有评论哦
在下方输入您的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