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产业强了 群众笑了

毕节晚报 贵州日报报刊社 2019-09-19 16:39 热度:

立秋栽葱,白露栽蒜。走进七星关区水箐镇中营村大蒜种植基地,放眼望去,上百个村民正有序进行着松土开沟、打坑播种、培土覆土……现场呈现出一派繁忙景象。

今年以来,中营村牢固树立并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精心描绘产业富民强村新蓝图,按照“适宜区域全覆盖,适宜人群全参与”的产业布局思路,突出打造“一村一品”,合理规划,精心安排,全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时下栽种的大蒜就是该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一个缩影。中营村现有113户498人尚未脱贫,这一数字犹如一块巨石重重压在该村“两委”成员心坎上,他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为此,前不久该村“两委”成员在一次干部大会上,就如何带领这部分群众实现脱贫致富展开了讨论,一番交流下来,大家把目光集中到位于中营村店子组、松林组、高山组的几百亩撂荒土地上。

念好“山”字经,盘活土资源。“这些土地土壤肥沃,地块平整,但随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外出务工,成片的土地被撂荒,继续闲置下去实在可惜,何不将其利用起来为脱贫攻坚助力。”说起为何选择规模种植大蒜产业,中营村包村干部、党支部负责人段天玲给出了答案:该村历来有农户自己种植大蒜的习惯,大家都熟悉种植技术,且海拔、土质、气候等条件都非常适宜发展大蒜产业。

深化利益联结,助力产业发展。该基地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运营,中营村党支部负责前期农户土地流转相关事宜;七星关区桃树坝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村社一体合作社)负责地块疏松、进购种子、指导用工及后期销路问题;农户则通过资金(土地)入股、土地流转、基地务工等方式参与发展,通过以上合作模式进一步深化三方利益联结。

有了合作社专业人员的技术指导,这更加坚定了中营村发展大蒜的决心。“在良好的水肥条件和精细管理下,大蒜亩产值高,且市场需求量很大,经济效益十分可观。”段天玲介绍,目前,该基地共流转土地640亩,覆盖带动全村113户498人共同发展。村“两委”旨在通过种植大蒜产业,将其打造成为带领全村贫困户脱贫致富的惠民支柱产业。

产业铺宽致富路,群众增收有渠道。赵绍金是一名建档立卡贫困户,但他的思想却并不“贫困”。自从得知村“两委”准备发展大蒜产业时,他就积极参与到土地流转调解组队伍中来,在他的劝说下,原本不愿意拿出土地的五六家人先后同意流转,为抢抓最佳栽种时节出了不少力。鉴于此,合作社委托他负责现场安排用工事宜。

“目前,已经完成300多亩栽种任务,剩下的争取在一个周之内全部栽种完成。”现场负责统筹用工的赵绍金一边指导工人种植一边介绍:基地每天有120多名工人务工,每人每天务工工资为100元,群众务工积极性很高。为照顾贫困户,在今后的工序中,合作社将继续优先吸纳贫困户务工。

“土地流转给合作社种大蒜,每亩每年能获得100元流转费,在基地务工每天100元工资。”相比继续闲置撂荒,将土地流转给合作社实现“抱团发展”,贫困户熊美觉得很划算。

熊美说,以前家里的土地,丢荒了一部分,其余的土地种传统经济作物,扣除肥料钱和人工成本,一年下来挣不了多少钱。如今,将土地流转出来种植大蒜,不仅拓宽了她增收致富的渠道,也将荒地变成了“聚宝盆”。

脱贫攻坚,产业为先。“中营村将高位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工作,让产业发展助力脱贫攻坚取得新进展。”段天玲表示,近年来,中营村结合当地实际,先后发展了白菜、脆红李、茶叶等高效经济作物,通过扶持发展“短、平、快”产业,助力全村贫困户早日实现脱贫摘帽……

 

 

七星关区融媒体中心  陈一兮

编辑 廖婉君

编审 刘佳兴

终审 黎秀禹

猜你喜欢

评论

啊哦~暂时没有评论哦
在下方输入您的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