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盘州市陆家寨村:一家三口党员 33年不变初心

贵州日报报刊社 2019-11-04 12:44 热度: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初心可能是一份远大的志向,也可能是一个简单的愿望,但对于盘州市保基乡陆家寨村的黄必胜一家来说,初心,就是带领群众脱贫致富。

  陆家寨村,古树石桥、禾稻阡陌,有四季常青的古榕树群和天然的峡谷梯田风光,是寻觅乡愁的好地方,但同时,它也是贫困落后的地方,被“遗落”在深山里。

  今年60岁的黄必胜世代居住在陆家寨村,因贫穷,初中毕业后就留在村里,望着对面高大挺拔的大山,他暗下决心——一定要走出贫困。
  1986年,黄必胜凭着自身所学,加入了村委会,并担任了村文书。
  “1988年4月,我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了一名党员,面对鲜红的党旗,我写下了诺言,跟着共产党走,带领村民脱贫致富。”说起入党的初心,黄必胜动容如初。
  誓言一写下,就是一生。誓言没完成,写下了,就要几代人坚守。



子承父业,守护父亲初心,扛起父亲责任

  “儿啊,在外面挣再多的钱,也要落叶归根,村上发展不好,我心里一直有愧,你回来,担起责任,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父亲的一席话,深深打动着儿子黄要亮。
  在黄要亮的记忆里,父亲的身影不是在村活动室,就是在村民家中,村民有什么事都找他。
  “读书时,经常跟着父亲走村串户,访贫问苦,调解纠纷,村民对父亲的那份尊敬和信任,让我备受鼓舞。在父亲的影响下,我向组织提交了入党申请书,并于2003年6月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立志改变家乡贫困面貌。”想起自己入党时的初心,黄要亮满脸坚定。
  2002年6月,黄要亮从贵阳农校农村水利电气化专业毕业,因家乡贫困,基础设施落后,黄要亮无法施展自己的才华,就外出打工了。他发挥所长,参与电站基础建设,市政工程建设,岩矿筹建、开采、营销等工作,从一名施工员、技术员、质检员、技术负责人逐渐成长为公司负责人,过上了朝九晚五的“白领”生活,年薪达到15万元。正当他规划着在城里买房定居时,父亲的话让他犹豫了。
  2016年4月,父亲在电话中说,村支部书记因为意外,支书位置空缺,村里没有主心骨。黄要亮萌生了想法,试着和妻子杨永秀商量,“你是个有信仰的人,只要决定了就大胆的干,我支持你的决定,你去哪里我就去哪里。”妻子满口的支持。
  杨永秀是黔东南丹寨县人,和黄要亮是同学,毕业后就一直跟着黄要亮,当过代课教师,水电站当个技术工人,受到父亲的熏陶,也主动加入了党组织。
  2016年5月,黄要亮找到乡党委书记李金平,说了自己的想法,想回来当支部书记,带领老百姓发展致富。
  乡党委经过走访调研和考察,得知黄要亮在村民口碑很好,并任命他为陆家寨村党支部副书记,对其进行岗位历练和考察。
  2016年11月,黄要亮通过选举,全票当选了陆家寨村支部书记。
  “你有思想,有干劲,实干,村里交给你,我放心”70岁老党员、老村主任刘远瑞拉着黄要亮的手,语重心长的嘱托。“你们一家都是党员,觉悟高,你父亲正直、不计较个人得失,一直是党员的模范,你要学习,传承好”。老党员们一个个轮流和黄要亮说。

  望着老人们渴盼的眼神,真情的叮嘱,黄要亮立志,一定要让陆家寨村民脱贫致富。



父子妻子齐上阵,一家三口战脱贫

  陆家寨村山高谷深、地貌复杂,大山阻隔,全村只有唯一一条通村毛路,一下雨就泥泞不堪。
  “要想富,先修路”,一上任,黄要亮把工作重心放到修路上,他把握政策支撑,团结村支两委,做好群众工作,建成了7至10米宽的大道。
  村里用电负荷大,黄要亮发挥所长和积累的人脉,完成大河边、陆家寨、大寨、沟边组转供电10kV2067米、400V1793米、220V1315米改造工程,完成14个村民组的供电系统升级改造工程;安装村寨路灯207盏,村寨亮了,老百姓的生活也亮了起来。接着4G网络全覆盖,光纤网络拉通,打破了陆家寨村与外界隔绝的状况。
  陆家寨村属省极贫乡中深度贫困村之一,也是脱贫攻坚战役中最难肯下的硬骨头,黄要亮一天忙着抓项目建设,一边忙着抓党务政务,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
  父亲黄必胜2004年退出了村委会工作,但他一直负责村上矛盾纠纷协调,宣传政策等工作,依旧在村组里转。修路要占用村民土地,黄必胜发挥多年当文书协调处理群众工作的经验,深入农户家宣讲政策,整条路修建没有发生一起纠纷,项目顺利实施。村里旅游项目共征地950.106亩,黄必胜父子两人奔走村民家,把矛盾纠纷全部在村内化解,无一例上访现象。
  妻子杨永秀辞职在家,除了带孩子,帮助黄要亮整理资料,就是到寨子里,同群众讲解产业发展知识,和村民在合作社干活。热情、大方、耿直的性格,她和村民打成一片,谁家有个红白喜事都喜欢找她帮忙。
  一家三个党员,个个忙成一团,白天各自忙各自的,夜晚在一起,谈论的都是工作事情,全家一心思想着脱贫。
  苦干实干加油干,党员干部带头示范,群众积极参与,陆家寨村掀起了发展热潮。
  一条条道路密起来了,实施通村油路12.5公里,完成通组路硬化2.1公里,所有自然村寨及串户路全部硬化,告别了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的状况。
  一个个产业旺起来了。采取平台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方式,发动村民入股合作社,种植元宝枫、精品水果、重楼等产业,农业产业初具规模,不再只靠传统种植水稻为生。大蒜种植当年产生利润,养殖中蜂2500脾,蜂蜜供不应求,村民收入不断增加。
  一幢幢房屋靓起来了。完成560户农户房屋立面改造,12户危房改造,老旧瓦房全部拆除,大力实施自然村寨人居环境整治、室内墙面粉糊、室外绿化打造和“三改”(改厨、改厕、改圈)等工作,过去的臭水塘、垃圾堆、烂粪坑变成了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小乐园,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一个个项目建起来了。新建民宿酒店、稻田酒店、洞穴酒店、水上乐园等项目建设,解决务100余人就业,人均月增收2400元,带动村民开展餐饮、运输、住宿等,收入节节攀高。

  目前,陆家寨村25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稳定实现脱贫,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的35.4%降低至2018年底2.46%,预计2019年全部脱贫,贫困发生率为0,农民人均纯收入达9344元,村民走出了贫困,走上了小康的道路。



坚守初心永不改,誓叫山村换新颜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陆家寨村,有着优越的旅游资源,有着树龄1600年的中国最古老榕树群,有着高差在1640米的全省高差最大的格所河峡谷,有稻田风光,鱼米之乡之称。
  保基乡提出打造格所国际山地旅游扶贫试验区。而陆家寨村就是核心区域。
  黄要亮抢抓机遇,围绕农旅融合发展思路,开始了陆家寨村轰轰烈烈的建设。一个个旅游项目在村上新建,黄要亮每天奔赴在项目上,而父亲则到项目进行监工,督促进度和质量。妻子杨永秀则动员村民到项目打工。村里依托60多棵千年古榕树群落,建成榕树群美丽村寨、建好榕宿酒店。
  村里环境变好了,黄要亮和妻子开始动员外出打工的村民回乡办农家乐,开旅馆。
  “在外就是靠苦劳力挣钱,一年消费下来,也存不了多少钱,现在自己在家赚钱,还能照顾老人,一举几得。”村民陆荣兵笑着说。
  陆荣兵多年在外当建筑工人,回乡看到家乡的变化,在黄要亮的鼓励下,开起了农家乐,经营农家菜,摇身变成了小老板,每年收入2万余元。
  “没想到我们以前痛恨的山水,现在却给我们送钱来,我们守着的是金元宝。”长期在昆明务工的村民李跃龙,也回乡开办农家乐和小卖部,随着流入口的增加,收入也不断上升。
  像陆荣兵和李跃龙一样,过去的陆家寨村,被遗落在大山里,年轻人纷纷选择翻山越岭,外出打工。现在大家纷纷回乡,在家乡谋发展。村民邓岭外出打工,看准了村里良好的自然环境,发展红香米、黑糯米种植,每年收入5万余元。
  如今,在陆家寨村,村民们守着良好的资源这个聚宝盆,纷纷发展特色种植和养殖业,以前藏在深山的农特产品现在供不应求,游客纷纷闻名而来。村民传统的民族手工艺品,刺绣、衣服、背包、小饰品,游客一看到就购买。旅游旺季,游客络绎不绝。
  看着大好的发展形势,黄要亮组织定期开展厨师、刺绣、导游、挖掘机等技能培训,提升村民的服务能力,40多名村名走上了不同的工作岗位,从农民变身成“工薪族”,拿着工资,还享受着分红,村民日子越过越红火。
  目前,村上洞穴酒店、稻田酒店、水上乐园等旅游项目建设正在施工中,200余名在各项目上就近务工,村寨焕然一新,产业兴旺发达,群众安居乐业,一派欣欣向荣之势。
  “来到我们村,可以坐索道到达脚踩洞,从洞口乘坐观光电梯进入地下暗河,欣赏洞瀑、钟乳石等奇观,然后再进行峡谷漂流,进入水上乐园,进行生态养生、休闲观光、运动体验,让你流连忘返,应接不暇。”黄要亮笑着说,“陆家寨村,农旅融合发展,告别了贫困,全域旅游创建,定能提前实现乡村振兴。”
  生逢其时,不负时代。黄要亮一家,用不变的初心,书写了属于基层党员的芳华。



叶利军 李维江

编辑 屠琪

编审 陈诗宗


猜你喜欢

评论

啊哦~暂时没有评论哦
在下方输入您的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