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脱贫攻坚·村村道】黎平县蚕洞村:上演深山蝶变记

贵州日报报刊社 2019-12-17 23:32 热度:
  蚕洞村位于黔东南州黎平县茅贡镇东南部,距镇政府驻地24公里、县城56公里,是典型的偏远深山区。因为交通不便、资源匮乏、思想落后等因素导致发展滞后。面对现状,脱贫攻坚驻村工作队与当地群众携手同行、自力更生,仅用短短两年间,让这个深山腹地的贫困村奏响脱贫曲,上演蝶变记。

  村貌变 落后村变文明村

  近日,乘着冬日暖阳,记者走进蚕洞村,所到之处、目之所及,都能给人以实实在在的安逸美!

  硬化公路盘山入村,在葱茏树荫掩映下的蚕洞若隐若现,偶有鸡鸣犬吠、鸟语蛙声,更显宁静而舒缓。干净整洁的优美环境,十分安逸。


鸟瞰蚕洞村

  “坑大又深,没人敢开车进来,国家出钱硬化后,现在走路都有劲。”

  “以前电不够,每次煮饭都断电,晚上乌漆嘛黑的,现在好很多,感谢党和政府的用心。”

  “电有了,路也有了,卫生也好了,日子好过多了,以后一定会更好。”

  .....

  就脱贫攻坚带来的变化,村民们你言我语、多是赞誉、满是期许。村支书吴东文更有体会,他表示,自从有帮扶单位到村里开展工作后,不仅基础设施得到改善,群众的就业保障也得到保障。

  2017年之前,该村道路不畅、电压不足、电力不够......2018年后,在上级的大力支持下,黔东南州图书馆、黎平县人社局等帮扶单位多措并举、齐头并进,从基础设施建设、就业培训、易地扶贫搬迁等方面为蚕洞村发力,实事做足、成效显著。


蚕洞村人饮工程


新建的停车场

  抓牢基础设施建设。硬化蚕洞至撇破寨通组公路,寨内串户路7973米;新建下蚕寨、上蚕寨两座共1900平方米的停车场;完善村级卫生室、村图书室和村级各项规章制度;建成小学梦想教室、学前教育场所、党建文化墙建设、村级宣传栏、村委职工食堂和卫生间;开通广电云,完成电改、电信和移动通信工程;完成亮化工程建设,安装路灯70盏;建成人饮工程、消防高位水池,安装寨内消防管道等。

  抓实就业培训和劳务输出。通过县人社局的对口帮扶,开展农业技术、家政、厨师等培训累计4场300余人次,全村外出务工320余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外出务工达150余人,外出务工人员人均年收入达2.5万元以上。

  抓好易地扶贫搬迁。在全村人口中,就已有88户424人搬迁到县城入住,其中贫困户30户143、非贫困户地质灾害区19户81人,同时,到县城有劳动力的搬迁户均实现了一户一人就业目标。

  “感谢党的好政策,我家子女都得搬到县城了,那边条件比村里要好得多,但我还是喜欢乡下。”老支书吴开国老人已入耄耋之年,虽然子女均移居到县城,但每周都会返乡看望自己,他笑道:“这两年村里的变化实在太大了,趁我还能动,还想为村里出一份力,把家乡建设的更好。”

  蚕洞村的改变,不仅流露在乡亲们满是自信和幸福的笑意脸庞,还洋溢着希望和力量,原来的落后村显然已变成尊老爱幼、邻里团结、爱护卫生的文明村落。

  环境变 破旧村成卫生村

  自脱贫攻坚开展以来,该村狠抓党建的同时,还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把农村环境综合治理作为主打战场,成立环境卫生治理小组,组织村民代表、户代表和老党员、老村干分头行动,到每家每户检查。

  “我们组成3个小组,每个小组4个人,每个星期检查一次卫生。”蚕洞村第一书记周旷宇说。

  据介绍,该村把环境卫生作为学先进、赶先进、创先争优评比,把拆危拆旧拆破、清理乱堆乱放、清除乱贴乱画、规范杆线标牌、建设文化长廊作为硬指标,督促每家每户主动认责划片包干。

  “以前卫生评比,都需要买奖品奖励,现在都不需要了,大家都养成了爱护卫生的好习惯。”看到群众的积极踊跃,周旷宇倍感欣慰。


新建的宣传栏


驻村干部开会讨论村里的发展,村民踊跃参与

  为提高村里的人居环境,蚕洞村全面开展清运垃圾、清理乱堆乱放、拆除简易厕所、破旧房等各类环境卫生保洁集中活动近1000余人次,同时新建公厕、村寨排污工程,建成垃圾焚烧池、配备垃圾清运车1辆和公共垃圾桶40个,彻底消除了脏乱差的现象,人居环境得到有效整治提升。同时,还完成危房改造10户,老旧房透风漏雨整治47户。整治后,穿村巷道改头换面,门前屋后焕然一新。

  因此,蚕洞村近两年来连续受到上级表彰,荣获“黔东南州州级卫生村寨”、“黎平县县级卫生村寨”、“茅贡镇优秀卫生村寨”等称号。

 思想变 传统村成产业村

  环境美,思想也跟着转变。

  “刚来的时候,群众都跟我们反映困难,要这样那样;这两年,他们现在跟我们聊天的话题都离不开创业、挣钱、致富。”就群众思想上的变化,驻村干部吴隆旺深有感触。

  两年来,帮扶单位着力加强思想、文化、道德、法律及感恩等教育活动,全面提升人民群众的各方面素质,转变人民群众落后思想,树立主体意识,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积极投身到乡村振兴及社会经济建设中来,从根本上改变蚕洞村的现状。

食用菌产业基地


驻村干部正与农户测量蔬菜基地

  “这里的乡亲内生动力十足,很勤劳肯干,短短两年就做出了成绩全脱贫了。”吴隆旺说,现在村里已形成了拒绝等靠要、人人争创干的良好氛围。

  与此同时,蚕洞村还立足实际,成立蚕洞村兴源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动员全村贫困户入社发展,围绕增效调优产业,长短结合抓发展,大力发展食用菌、天麻、花椒等扶贫产业,使产业全面开花、覆盖全村贫困户。截至目前,全村共种植天麻4200平方、食用菌3万棒、花椒100亩、葛根110亩、蔬菜60亩、辣椒30亩、红薯30亩;养殖生猪265头、山羊100只、本地鸡3000羽、黄牛67头;全村的人均年纯收入从2017年的2000元提高到2019年的5000元以上。

  一串串可观的数字得益于脱贫攻坚工作的有效开展,交通发展、村貌改变、产业可期,不仅增加了文明村寨的内涵,还拓宽了当地群众的致富路,中国传统村落蚕洞村正向产业村迈进。

  “下一步,进一步完善村里的各项建设,把功能建设齐全;还计划扩大花椒种植面积,发展牛蛙产业,动员在外面有资历的能人来创业,助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吴隆旺说,建成生态宜居、环境优美、产业兴旺、百姓富足的中国传统村落不仅是村干的愿望,更是村里老百姓和每个漂泊在外的蚕洞人的愿望。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石含开
编辑 何涛
编审 胡莹

猜你喜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