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砥砺扬帆风正劲 逐梦小康梦正圆|大方县千方百计助农增收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谢朝政 贵州日报报刊社 2020-05-02 15:24 热度:


春末夏初,奢香故里绿意翻涌,生机勃发。放眼望去,山乡处处涌动着脱贫攻坚、逐梦小康的火热场景。


猫场镇的万亩樱桃刚刚让群众满满体验了一把丰收的喜悦;黄泥塘镇种下的万亩辣椒又让百姓憧憬着即将到来的火红日子;凤山乡马干山草原牛羊肥壮,群众赶着牛羊奔小康;星宿乡的玫瑰花迎风绽放,娇艳的花朵甜了日子美了生活。


大方县猫场镇联合村樱桃种植基地 张会 摄


在黔西北,在这块古老而贫瘠的土地上,百万大方儿女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劲头,创造了一个个脱贫攻坚奇迹:2018年末,30个贫困乡镇全部摘帽,5.83万户22.51万人脱贫,贫困发生率从20.85%下降到1.85%。2019年3月,大方县通过省级检查验收;同年4月24日,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包括大方县退出贫困县序列;2019年7月,大方县通过国家第三方评估。如今,他们正以前所未有的信心和干劲,奔跑在逐梦小康的大道上。


下活产业棋 奏响富民曲


产业,是群众增收致富的“法宝”。但是面对“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自然环境,大方要下活产业这步棋实属不易。


但大方有大方的优势,几块金闪闪的“国字招牌”写满了大方人的自豪:中国皱椒之乡、中国天麻之乡、中国豆制品之乡......


大方县黄泥塘镇安坪村辣椒种植基地航拍 周训贵 摄


围绕这些“国字招牌”,大方县决策层因地制宜绘制了产业发展蓝图:“菜、畜、果、药、菌”五大产业为抓手,发展 20 万亩辣椒、10 万亩大豆、13 万亩中药材(天麻)、10 万头优质肉牛、10 万亩以猕猴桃为主的经果林;结合实际发展蔬菜37 万亩、食用菌(冬荪)3.5 万亩、酒用高梁 3 万亩、刺梨10 万亩、皂角 6 万亩、茶叶 1 万亩。


再好的蓝图只有绘在大地上,才能托起群众的幸福未来。这个春天,中国皱椒之乡大方打响了辣椒产业发展助农增收的战役,所有副县级以上领导包保到乡,所有农技人员蹲在田间地头,从育苗、移栽到田间管护,干部群众一起,用心培育火红的辣椒,培育“红火火”的日子。如今,“以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组织方式带领群众种下的20万亩辣椒苗开始抽芽,拔节生长。


天麻、食用菌、蔬菜......一个个特色产业如雨后春笋,在大山间拔节,在田地头生长。这段时间,大方县九龙天麻开发有限公司采用“党支部+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组织方式,在安乐乡安乐村种下了1000亩林下仿野生天麻,而全村发展林下野生天麻超过了2000亩,仅这一项,就可带动安乐村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


大方县黄泥塘镇西河村村民在移栽辣椒  吴守良  摄


下活产业棋,奏响富民曲。黄泥塘镇大力发展辣椒产业后,西河村村民刘大福手脚一直没闲过,育苗、平地、起垄、移栽......道道活路都有这个“庄稼把式”的身影。“这段时间,收入超过了3000元。”刘大福开心地说,自己还种了头十亩辣椒,和村合作社签订了保底价收购协议,两笔账一扎,估计今年收入几万块钱不得问题。


同时,大方县因地制宜,以坝区为依托,加快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步伐,强化产业配套设施建设,推进农产品加工,延长产业链,加强产销对接,提升农产品附加值。群众增收致富的路子越来越宽,步子越来越稳。


架起“就业桥 ” 拓宽增收路


“政府扶了一把,曾太正终于爬出穷坑坑了。”在果瓦乡隆里村,人们目睹了曾太正身上发生的变化。


曾太正不懒,但就是搞不上路。讨了个老婆,看到日子过不下去,老婆丢下姑娘一去不回。种几亩地带娃儿苦熬日子的曾太正祸不单行,不小心摔了一跤差点瘫痪在床,治愈后家境雪上加霜。看他情况老火,政府把他聘为护林员,一年有1万多元工资,两爷崽一下子摆脱了贫困。


除了做好护林工作,曾太正还种点庄稼,喂牛养猪,日子宽裕起来。依托就业,曾太正摆脱了窘境。


大方县小屯乡珠场村护路员姜芳华谈村里的道路卫生状况 罗大富 摄


面对“无法离乡、无业可扶、无力脱贫”又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的建档立卡贫困群众,怎么扶?大方县立足实际, 按照“人尽其才”“人适其岗”的要求,出台了大方县《就业扶贫实施方案》,人社部门与民政、林业、交通等部门共同协作,积极开发护校、护路、护林、护医、护厂、护河、护寨、治安巡防、养老护理等“10+N”就业扶贫专岗2万个,10700名贫困群众端上了“饭碗”,有了稳定收入。


只有搭起“就业桥”,才能拓宽群众增收致富路。“就业桥”怎么搭?大方县探索成立就业扶贫劳务公司,在乡镇建立劳务分公司,在村建立劳务合作站,在对口帮扶城市建立劳务协作站,为贫困劳动力外出就业牵线搭桥,助推脱贫攻坚。


大方县三元乡胜兴村川洞组辣椒基地土地覆膜 袁毅 摄


同时,该县大力开展各种就业培训,增强群众“端饭碗”的本事。2019年先后开展了家禽饲养工、育婴师、农作物保值工、动物疫病防治员、中式烹调师、果树种植、养老护理、家政服务员、农艺工等工种培训1.15万人,部分人实现了就业,部分人还依托学到的技术搞起了创业。


大方县瓢井镇羊肚菌基地村民正在采收羊肚菌 周训贵 摄


这个春天,大方县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千方百计确保农民工返岗就业,务工增收。该县按照产业链关联、劳动力关系,推动跨区域、跨行业协调联动,科学有序推进复工复产。整合人社、交通等部门力量,组建专班队伍,明确职责要求,通过流动喇叭响起来、进寨入户,在宣传疫情防控的同时,加大对就业务工政策和省内外企业用工需求的宣传,帮助近10万人成功返岗就业,增收致富。


搬出深山区 日子比蜜甜


从偏远的雨冲乡金星村通过易地扶贫搬迁搬进奢香古镇后,25岁的彝家姑娘龙恩碧活出了自己想要的模样。从小深受彝族文化熏陶,一直想从事旅游文化相关工作,渴望能自己创业的她在奢香古镇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舞台。


奢香古镇紧邻大方县城北的慕俄格古城、贵州宣慰府和奢香博物馆,政府大力扶持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专门规划了旅游商业街。“瞌睡来遇到枕头”的龙恩碧大学毕业后,在当地相关部门的大力扶持下,在旅游商业街开起了民族服饰店,带领安置点30名留守妇女做手工,并免费提供材料,回收成品,带她们一起奔小康。


如何让搬出大山的群众的日子比蜜甜?大方县努力写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大力推进“五个体系”建设,解决好搬迁群众的后顾之忧,努力扶持他们就业创业,促进他们尽快融入安置地的生产生活,脱贫致富奔小康。


大方县星宿乡村民正在采收黑木耳 付猛 摄


今年以来,该县重点针对组织建设、教育保障、医疗保障、就业扶贫等各项后续服务和帮扶责任人工作到位情况、特殊困难家庭的帮扶情况、搬迁群众思想情绪和思想疏导工作等开展“回头看”和遍访。并利用农民讲习所开展教育培训,培育搬迁群众感恩意识,提升工作技能,帮助他们尽快实现由农民向市民的转变,尽早适应城镇生活。


同时抓好基层阵地建设,推进50个恒大幸福村安置点卫生服务阵地和便民服务中心建设,特别是加快奢香古镇易地搬迁点配套第七中学建设进度,推进恒大援建医院和配套卫生服务中心建设,确保6月底建成并投入使用。


大方县雪榕公司达溪镇食用菌基地工人在搬运成熟的食用菌 罗大富 摄


加强易地扶贫搬迁点党组织建设,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基层党员作用,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充分用好群团组织力量,建立文化服务中心、老年人活动中心、劳务协作服务中心等机构,实现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


用心用情做好服务,千方百计解决搬迁群众就业,扶持群众创业,让搬迁群众的子女享受到更优质的教育,彻底斩断贫困代际传递,让搬出深山的群众一步住上了新房子,快步过上了好日子。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谢朝政

编辑 顾野灵

编审 李凯


猜你喜欢

评论

啊哦~暂时没有评论哦
在下方输入您的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