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新黔边行③ 盘州市鲁番村:从“灰扑扑”的煤矿产业到循环起来的“牛”经济 |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报告文学系列

贵州日报报刊社 2020-05-03 07:25 热度:


“我小时候来乐民,这一路都是灰扑扑的,一开窗子衣服都要变黑,现在舒服多了,干干净净绿化又好。”


“是嘛,以前煤矿产业是主要经济来源,现在不一样了,变化多大的。”


在从石桥镇去往鲁番村的路上,同行的盘州市委宣传部工作人员胡纯和石桥镇科技宣教文化信息服务中心主任丁敏聊得彼此投缘。虽然这里早就由乐民和石桥两个小镇合并为石桥镇,不过人们还是习惯称这里为“乐民”。


鲁番村村民正在收拾刚分到的土地


一路经过的烧砖厂、砂石场多少透出些这个镇的丰厚“家底”。


六盘水市有“西南煤海”之称,石桥镇的矿产资源更是十分丰富。此地还与云南响水镇、福村镇、大河镇、营上镇等相邻,距离盘州市也相当近,我们即将要去的鲁番村,更是多条公路的交汇处,还设有一个火车站,对外往来十分方便。


在过去几十年间,石桥镇走出不少“煤老板”,挖矿挣钱富了一批人,但煤矿作为一种不可再生资源肯定无法持久地养育一代又一代,随着矿产资源减少,以及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都倒逼着六盘水市作出产业结构的调整。


这样一个全国重点镇、省级示范小城镇,并入选了“2019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的富饶之地,还有贫困发生吗?靠煤矿致富的那批人,如今在产业结构调整后都何去何从?


强烈的好奇心,促使我向丁敏提出请求:想找个“煤老板”聊聊。


曾经的“煤老板”,现在的“领头人”路登权


“这个容易!我们这里好几个煤老板都去干别的产业了,有做种植的,有做养殖的,也有搞旅游的。”丁敏很快帮我联系上了做养殖的路登权,他是鲁番村村支书、盘县鹏辉养殖场法人代表,也是石桥鲁番专业合作社监事长。


刚进鲁番村,就看到一大片菜地,菜地被划分为若干个方块,每块50多平方米,当地村民正在地里忙碌。


“这个是我们给流转土地的村民统一搞的土地,一户分一块,让大家自己种点菜吃。”路登权说起话来中气十足。


安排好村民们,路登权带着我们一路奔向养殖场。养殖场就在邻村妥乐村旁的山后,需要穿过一条废弃的铁路涵洞才能到达。


“这12头牛是我们昨天晚上12点才赶到富源县买来的,花了20来万。”在消毒间让自己彻底“灭菌”,才能进入养殖场内,路登权风风火火地带着我们参观了饲养在各养殖间里不同品种的肉牛。


七八个月后,这些牛将更加壮硕


从云南等地的农民手中买进牛,花七八个月养肥再转手卖出去,是这个养殖场运作的基本原理。路登权指着栏里的几头牛说,“现在不愁销路,愁的是喂不出来。等今年下半年,我们肯定会转变模式,直接和餐馆、酒店交易,省掉中间商的环节,能挣得更多些。”


一句话暴露了路登权的“商人本色”,毕竟,在2017年之前,他还是养殖行业的门外汉,但却是煤矿行业的专家,走南闯北的经历让他有一本自己的“生意经”。


2003年,路登权一脚踏入煤炭行业,兼做其他项目,成为鲁番村里先富起来的人。


鲁番村新建的养殖场


2017年的某一天,村里老支书的一通电话把路登权“拉”回村里。那时恰逢妥乐景区正在开发,景区入口对面有一块空地属于鲁番村,当地人拿着这块“肥肉”却不知该如何经营。老支书的想法是引进外地的企业来投资建设,但村里人大多不懂生意,只好向路登权征询建议。路登权极力反对引进外面的企业:“村民要奔小康要致富,就要为他们铺一条有自主权的路,村委没有钱,但村民手里有啊,只要能动员起村民积极参与,这条路就能铺起来!”路登权建议,通过村民自愿入股的方式筹集资金,把景区门口的美食城建起来,再开办养殖场,做养牛的生意。


村民入股打造的景区美食城


当时的村干部还是有点担心,路登权也没有继续说服,而是当即回到村里,让老支书召集群众会议,听听群众的意见。


凭借自己多年闯荡在外的见识,路登权向村民们分析了景区建设为鲁番村带来的发展前景,美好的蓝图刺激了村民们想致富的愿望,当天就有300多户表达意愿想参与投资,最终有157户入股建设美食城。


美食城的入股投资刚尘埃落定,贵州省又出台了农村养殖业的补贴政策,政策出台的第二天,路登权就和村支两委开了会议,立刻决定开办养殖场。


选好地址,准备开建,这次却遭遇不少村民的不理解。“养牛谁不会!还要专门建个厂?”大家抱着这样的想法观望。此时,恰逢村支两委换届,路登权就此当上了村支书。


每人入股不能超过5万,包括出任养殖场法人代表的路登权业一样;想入股但没有能力的村民,村支两委可以想办法帮其贷款。观望的人越来越少,投入进来的人越来越多,养殖场终于建成。


2018年正式建成,2018年下半年展开人员培训,2019年出栏了200多头牛,收入300多万,今年可以见到真正的收益。不过在刚刚投入养殖时,路登权也吃了不小的亏,因为不懂养殖,开始养殖的前几个月一下子死了9头牛,可谓损失惨重。


路登权看着栏中的牛满怀期待


“技术不到位,就当交学费。现在我们有养牛专业户在这里管理,他专业的很,夫妻二人都在这里工作。”路登学口中的专家是当地的一个贫困户,名叫路元昌,擅长养牛的他又十分好学,被合作社聘请来做管理,她的妻子则负责拌草料,两人工资加起来每月有6000多元,如今已脱离贫困。


养殖场拌料、投料都已是机械化操作,所需管理人员并不多,为了让更多贫困户受益,养殖场鼓励村民们种植牧草,牧草每年可收割4次,满足了鹏辉养殖场的部分需求,带来的收益更让不少贫困户收入大幅增加。同时,数百上千头牛每天会产生大量牛粪,牛粪又是很好的肥料,经过无害化干湿分离处理发酵后,又能用到土里施肥。


“这些牛就是3万以上的了!”其中一个养殖间里有不少体型巨大的牛,有的甚至重达1吨,这些都是路登权的宝贝,“我们今年还要扩大规模,解决交通问题,可能会在后面打通一条路,运输更方便。另外,我们也在培育种牛,进一步提高产量,节省成本。”


牛吃草,草需要肥料,肥料又来源于牛粪。遵循自然界的循环法则,鲁番村人摸索出了一套很“牛”的经济学。


>>>>>>>>>>


旧作重温:1985年版“黔边行”


《黔滇界上好个“扶贫厂”——退伍战士马伯军办煤厂致富为建设山乡大办好事》刊于1985年9月30日《贵州日报》1版




黔滇界上好个“扶贫厂”

——退伍战士马伯军办煤厂致富为建设山乡大办好事



刘庆鹰


青年人的脚步, 欢快而有力的。他们用坚实的步子,曾在大地上踏出了许多惬意的脚印。不是么?于是他主动去找现在的副厂长汤学早等人联系,贷款七千元,正式办起了核桃三村无烟煤厂。参加办煤厂的一共三十户,除本村的二十二户外,还有其它四个村的八户农民。厂里实行按劳分配,多劳多得。一户出一个劳力,多的可以出两个。没有男劳力的,就负责上车、运焦煤。凡是进厂的工人,都签订合同,建立档案。去年元月,煤厂建成投产。三十二个工人劳动一年,生产焦煤三千吨,外销一千六百吨,收入六万七千二百二十多元。除掉国家税收、育林基金以及各种提成后,下余五万三千二百多元,付给工人报酬二万七千元,其余留作公共积累和扩大再生产基金。参加办厂的工人,平均每人每年收入一千四百 元,少的也有一千三百五十 元。介绍到这里,他笑笑说马伯军的话不假。上大地村有个叫李玉德的工人,一家三口,由于缺乏计划,家里生活困难。大牲畜喂不起,每年都是别人忙完了农活,他才借牛犁田。结果延农时,庄 长不好,年 。去年他进厂煤,有了收入后,花二百八十多元买了一头黄牛。今年不仅按时打田插秧,还追了两道化肥,庄稼长势喜人。值得一提的是,病残人员马关寿家的变化。他本人是个跛子,一家口生活无着。厂里收他进来打杂,负责管理电器设备,抽矿井积水等,一年收入一千三百五十元。去年家里买了一台收音机、一 块手表,还买了一排房子的木料,准备盖房子哩扶贫厂


>>>>>>>>>>


新黔边行 |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报告文学系列链接


策划人语 | 李缨:写在“新黔边行”开栏之际


新黔边行① 水城县营盘乡:坐着火车去卖菜 开车进山买桃来 |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报告文学系列


新黔边行② 水城县磋播村:走出大山又重回大山的网红支书徐祥峰 |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报告文学系列


栏目策划/李缨

文、图、视频/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彭芳蓉

刊头书法/赵刚

刊头设计/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吴浩宇

文字编辑/陆青剑

视觉编辑/彭芳蓉

编审/李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