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新黔边行④ 镇远县羊坪镇:生猪养殖合作社托起致富梦 |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报告文学系列

贵州日报报刊社 2020-05-03 21:15 热度:


我去过镇远县不下5次,或是个人旅游,或是因公出差,却没有一次走出过县城。即使采访过县城里回乡创业开客栈的青年以及大小景点,我对镇远的认识也一直没有脱离“游客视角”。


这次来到镇远,我们在镇远县融媒体中心副主任吴贤和的带领下直奔羊坪镇,换一个角度看看居住在这里的人都是怎么生活的。


采访地点是我选的。羊坪镇是贵州镇远县和湖南新晃县的交界地带,又与省内的玉屏自治县、三穗县、岑巩县等接壤,自古以来就是商家、兵家和行政管辖必争的“锁钥”和“门户”之地。羊坪镇在上世纪80年代就是贵州通往外界的重要交通枢纽,也催生出著名的万人集市,在那时就已提出“靠农业保家,靠副业起家,靠工业发家”的理念,可谓非常超前。


路边的工业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


30多年后的今天,行驶在镇远县城到羊坪镇的路上,能看到黔东经济开发区的标示,路边巨大的烟囱和错综复杂的管道制造出强烈的工业感,可见这里的工业依然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不过,从羊坪镇镇长张国乾的口中得知,这里的人们收入更多的还不是来自于工业,而是来自于种养殖业。


基础好,脱贫工作难度并不算大。2014年时,羊坪镇的贫困发生率只有5%,贫困人口大多为没有劳动力的老人或伤残人士,通过易地扶贫搬迁、成立合作社、安排公益性岗位、低保等方式基本能解决问题,如今已全面脱贫。


前不久有相关领导来羊坪镇考察,每到一个地方都会问问这里的合作社产值有多少,走完一圈,他帮张国乾算了笔账,得出的数字让人惊讶:全镇20多个合作社去年的总产值达1.5个亿!“仔细算算,一个乡镇的合作社能达到这样的产值,是非常可观的。”张国乾语气里并未掩饰内心的骄傲,“这些合作社都是老百姓自己建起来的,你值得去看一看。”


在张国乾的推荐下,我们又辗转到位于竹坪村的镇远裕民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羊坪镇的养殖业以生猪养殖为主,最小的合作社有3000多头猪,大部分合作社都养了4000至5000多头,其中有合作社自己发展的产业,也有与外界企业合作养殖,我们所到的这家合作社就是与温氏集团合作发展起来的,也是镇远县第一家养殖生猪的合作社。


镇远裕民钟养殖专业合作社


本以为会走进一个热闹非凡的养殖场,但见到合作社里空荡荡的猪栏时,我禁不住有点失望。


“猪呢?”一个养猪场竟然空空如也,寂静无比。“卖完了,1900头全部卖完了。”合作社法人代表杨志有些羞涩,说话的时候总带着笑意,他就是镇长张国乾口中那个从贫困户变养殖大户的人,“新的猪苗还没到,之前非洲猪瘟爆发,温氏集团那边销毁了很多,损失惨重,估计还有一个多月才会来新猪苗。”


“那这几个月都空着?收入怎么办?”


养育小猪的保育舍装有完善的控温系统


“温氏集团有空栏补贴,按每个栏位养猪的数量估算,一头猪一天补贴6毛钱,估算下来我们这里按3000头算,一天能补1800元。”面对这些“空栏”,杨志也不太担心,与温氏集团合作起来非常轻松,对方提供猪苗、技术、饲料和药品,出栏后温氏集团会进行回购,每头猪的利润在200元至400元之间,合作社只需修建圈舍,让生猪们健康快乐成长就行,空闲的这几个月,杨志还抓紧时间给养殖间做了全面改造。


新的养殖间里用水泥板隔出了两层空间,猪在上面生活,粪便全搜集在下层,还有专门的处理设备把粪便搜集起来,经过处理后又是种地的优质肥料。


小猪的保育舍设施更加完善


跟着杨志参观,他把我们带到专门培育小猪的保育舍,外面的窗户是由特殊材料所制,还有控温系统,冬暖夏凉,是条件更好的生猪“幼儿园”。“小猪容易生病,更要精心养殖,温度要控制在26度左右,现在这种天气就刚好,冬天就比较麻烦,到了后半夜要爬起来去看看温度是否合适。”虽说不愁销路,但管理起来也是非常辛苦。


“一开始温氏集团没有答应合作,还是政府出面帮忙解决的问题。”2015年,杨志的一对儿女还在读书,在东莞帮人开叉车的他得知家中父母突然重病,放心不下,只好赶回竹坪村,留在家人身边。回来总要找活干,他看上了当时正红火的生猪养殖产业,得知在亚洲排名第一、世界排名第二的国内农业龙头企业温氏集团在玉屏设有分公司,他便想寻求合作,但得到温氏集团总部的回复却是,跨区域合作不好管理,拒绝合作。


只好向政府求助。羊坪镇政府相关领导邀请县农业局的领导,一路赶往玉屏,经过紧张谈判后,最终说服了对方。说起这件事,杨志满怀感激:“2016年11月25日,这个日子我记得特别清楚,第一批小猪进栏,养殖场正式开业,镇里和县里还来了好几个领导给我们宣传,特别热闹。”


养殖场法人代表杨志


合作社由杨志和另外4名致富能手作为主要股东,另外还有30户贫困户经政府量化后统一入股,享受保底分红,前期通过贷款等方式筹集到200多万资金修建养殖场,从一开始的2000多头,发展到现在的4000至5000头,如今投入的资金已回本,实现稳定的收入。


“之前公司还给我们安排了一种通过手机就可喂料的系统,但我没有采用,小猪就像小孩一样,必须天天去看,只要有一点不对头就要马上隔离治疗。”在开办养殖场前,杨志从未养过猪,如今已成为养猪的专家,贫困会影响一个人,勤奋则能改变一个人。


杨志(右)接受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彭芳蓉(中)采访 吴贤和 摄


告别了杨志,晚上回到镇远古城,我又走了一遍熟悉的街道。河两岸灯火通明,餐馆人声鼎沸,民谣歌手的歌声随河水飘向远方。游客眼中,镇远县或许就是这古城里岁月安好的一夜,但在生于斯、长于斯的人眼中,勤劳肯干的生活比这美轮美奂的夜景更让人踏实安心。


>>>>>>>>>>


旧作重温:1985年版“黔边行”


黔东南的东大门——羊坪》为“黔边行”开栏之作,刊于1985年3月6日《贵州日报》1版



黔东南的东大门——羊坪


蒙应富


从黔东南州首府凯里向东北方向行二百多公里, 就到了黔东南的东大门

二月二十七日下午,记者来到羊坪。这里地处两省、三专州、四县交界处,境内的木材、农副土特产, 由这里运往全国各地。 阳一湾河水,缓缓而流。横跨江面的公路大桥, 把岑巩、镇远两县紧密联接起来。这里是有名的万人集市。每逢场期,羊坪长达两华里的街道成了人们的交易场所。据工商部门统计,仅出售工业品的摊位就多达六百多个。猪肉、土烟、土纸等农副土特产品,从街头摆到街尾。去年仅农副产品交易额就达六十九万多元。


三中全会后,挟天时、地利、人和的羊坪镇,经济有了新的发展。镇政府明确提出了的指导思想,大办乡镇企业。举办了修理、粮油加工、饮食、服务、饭店、旅馆、商业、运输等十二个生产项目。各个村、专业户、重点户兴办的企业更是有如雨后春笋,项目多达数十个。使去年全镇的乡镇企业产值猛增到四十五万六千元, 占全镇总产值的说:土财神 ),培养’(回乡知青大财神),让羊坪走向更加繁荣


>>>>>>>>>>


新黔边行 |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报告文学系列链接


策划人语 | 李缨:写在“新黔边行”开栏之际


新黔边行① 水城县营盘乡:坐着火车去卖菜 开车进山买桃来 |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报告文学系列


新黔边行② 水城县磋播村:走出大山又重回大山的网红支书徐祥峰 |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报告文学系列


新黔边行③ 盘州市鲁番村:从灰扑扑煤矿产业到循环起来的“牛”经济 |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报告文学系列


栏目策划/李缨

文、图、视频/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彭芳蓉

刊头书法/赵刚

刊头设计/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吴浩宇

文字编辑/陆青剑

视觉编辑/彭芳蓉

审/李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