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担心的是孩子们听不好课,耽误了学习。”5月11日11时,给学生们上完网课的全国人大代表、遵义市务川自治县特殊教育学校教师石慧芬刚从软件上“下线”,就准备给学生逐一打视频电话,针对孩子们今天的课堂表现再逐一沟通,这样忙碌的节奏,已经持续了1个多月。
“我们从4月5日开始上网课,由于不能面对面互动交流,教学效果次于线下教学。”作为特殊教育学校的一名数学教师,如何在当下的特殊时期,把更多知识点教给学生,石慧芬绞尽脑汁。除了常规的在线授课,石慧芬还单独给学生“开小灶”,一对一通过视频电话为孩子们补充知识点。
特殊教育学校的大多数学生在听力、语言、智力等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碍或缺陷,对于他们来说,上网课和看新闻这些事情操作起来比较困难。细心的石慧芬发现,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学生们在关注电视上发布疫情期间安全事项和保护措施时,遇到了不小的“难题”。
“目前,我们所收看的新闻节目手语视频一般在左下角,但画面占比小,通常要走近电视才能看清,手势动作又是转瞬即逝,影响了收看效果,很多有听力障碍的学生和家长也就渐渐放弃了收看新闻。”石慧芬说,她准备向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提交的其中一个建议,就是提高手语视频画面的占比,希望特殊群体也能自如观看电视,及时掌握重大信息。
除了关心特殊教育,这一年来,石慧芬还把调研的重点聚焦脱贫攻坚领域,尤其是交通设施建设。“要想富,先修路。务川区位优势不错,交通建设上再努把力,将迎来改天换地的大变化,学校的孩子们也会有更多的就业选择。”石慧芬说,铁路是重要的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因此,她准备向即将召开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提交将重庆涪陵至广西柳州铁路的建设纳入“十四五”规划的建议,希望处于武陵山片区的务川能够通过这条铁路的建设,得到更好的发展。
一项项深思熟虑的建议,都来自一次次实实在在的调研走访,也源于“让特殊孩子们生活得更好”的初心。2019年,石慧芬参加了20余次调研、走访、视察等活动,她将这些“足迹”详细记录在了履职日记里,字里行间里写满了尽心尽责,正如她20年如一日坚守在特殊教育岗位上一样,这份坚持直抵人心。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黄霞
编辑 刘娟
编审 施昱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