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的话:
荔波,是一个县域生态良好,旅游资源富集的地方,拥有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和“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两张世界级名片,被誉为“地球腰带上的绿宝石”。
同时,荔波也是一个国家级的扶贫开发重点县,月亮山和瑶山是全省深度贫困地区“三山”中的“两山”,贫困程度深,贫困发生率高。
不做“富饶的贫困”的坚守者,要做“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的践行者和破局者。在脱贫的征程中,荔波顺时、应势,大力发挥旅游资源的优势,对贫困发起了总攻,经过多年来的奋战,截至2019年12月31日,全县51个贫困村实现出列,累计减贫14585户57180人,未脱贫1119户2407人,综合贫困发生率降至1.53%。全面小康社会综合实现程度达98.65%。
2020年3月,随着省人民政府发布公告,长顺、独山、三都、荔波、平塘、罗甸6县退出贫困县,荔波历史性的摆脱了贫困,踏上了小康的新征程。
今天起,我们将连续推出七篇荔波县脱贫成就系列报道,以期回顾、总结、宣传荔波在决战决胜同步小康征程中的成效、经验和做法。
赤脚光身、衣着褴褛、没有多种经营、不会讲汉话……1980年,新华社《瑶山至今仍过着贫困落后的生活——— 贵州瑶山见闻》的报道向世人展现了一个极度贫困的瑶山模样。
荔波瑶山新貌 (何茂强摄)
荔波县瑶山瑶族乡是贵州省极贫“三山”地区之一,险恶的群山犹如一条拦路虎生生停滞了这里的发展步伐。
正所谓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贫穷落后的瑶山引起了党中央的高度重视,“瑶山扶贫”也从此成为了从中央到地方扶贫工作的重点,“瑶山脱贫”则成为了各级党委政府和党员干部的工作目标。
2020年3月, 荔波退出贫困县序列,综合贫困发生率降至1.53%,瑶山也实现了改变贫困宿命时代追求。
“如今,向着美好生活,他们不断迁离深山。”2020年5月,随着新华社《“七迁”出深山——贵州瑶乡之变浓缩极贫地区脱贫攻坚奋斗史》报道的推出,再次将人们的目光聚焦到了瑶山,而这次报道则是将一个崭新的瑶族乡呈现在了世人的眼前。
历史巨变 小县城干出大事业
巍巍樟江水,铮铮荔波人。
在追寻发展的道路上荔波儿女前仆后继,不遗余力。
荔波县城全景 (覃晓康摄)
1901年1月5日,出生于荔波县水浦村的中共一大代表邓恩铭烈士立志要为百姓谋幸福,坚决的投入到了一生追求真理、献身革命、救国救民的事业上。
在脱贫攻坚中,荔波党员干部充分利用群众爱“打伙计”这一特点,广泛动员党员干部与群众“打伙计”,与群众情感融合,“伙计干部”温暖了民心……
正因如此,面对脱贫攻坚这场大考,经过荔波党员干部和群众多年来的奋战,交出了令人满意的答卷。
荔波县瑶山乡贫困户入股企业分红 (荔波县委宣传部供图)
数字中有大乾坤:到2019年末,荔波51个贫困村实现出列,累计减贫14585户57180人,综合贫困发生率降至1.53%;
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从2014年的6916元和21057元,提高到2019年的11353元和33096元,全面小康社会综合实现程度达98.65%。
硬实力支撑大荣誉。
荔波县综合目标增比进位也已经连续六年在全省同类县市位列第一,安全感满意度连续六年居全省前列,2018年居全省第一;
先后荣获中国全面小康扶贫十佳县市、全国十佳脱贫攻坚与精准扶贫示范县市等全国性表彰命名;
瑶山瑶族乡党委、罗家村党支部等7个基层党组织及段利涛、王润泉、袁学玉、潘志雄、陈文宝等19位同志获省委授予先进集体和个人表彰。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大荣誉背后有大思路。
瑶山刺绣技能培训班学员实操现场
在政策上,荔波陆续制定了《荔波县坚决打赢扶贫攻坚战确保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的行动方案》《关于深入实施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实施意见》《荔波县脱贫攻坚整县退出实施方案》,为工作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工作中,荔波按照干群鱼水“三连心”、思想扶贫“三做到”、攻坚脱贫“四争先”、脱贫成效“六满意”的“3346”工作法,很好的做到了扶贫工作务实、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实现了不落一户、不漏一人。
脱贫有方 踏上小康新征程
脱贫攻坚既需要思想上撸起袖子加油干,也需要行动上沉下身子踏实干。
而产业发展就是最为重要、最得民心的一环。
荔波寨票民宿点 (荔波县委宣传部供图)
瑶山古寨是国家级传统村落,国家AAA级景区,民族文化底蕴深厚,有丰富多彩的瑶族民族文化,是贵州唯一的白裤瑶聚居村落。
然而,虽然坐拥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资源,但长期以来由于缺乏深入挖掘、科学布局、系统管理,瑶山景区存在运营管理混乱、基础设施不足、游览品质不高等诸多问题,瑶山景区运营收益没有达到和它资源相匹配的水准。
不能守着绿水青山过苦日子,要把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荔波县委县政府清晰认识到穷则思变的道理。
乘着脱贫东风,荔波实施了拉片村瑶山古寨景区改造工程,经过2019年五个月的持续作战,瑶山古寨景区焕然一新。
大土苗寨 (荔波县委宣传部供图)
荔波县委书记尹德俊坦言,近年来,荔波全面推进全域旅游,以“绿色+”为理念,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和文化经济,以旅游为核心,把一、二、三产和城镇化导入可持续发展轨道,全力打造生态文明试验区典范,把良好的生态文化变成了经济资源,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
正因荔波将全域旅游作为脱贫攻坚重要抓手,荔波才实现了全年旅游总收入从2014年的54亿元增加到2019年的194亿元,直接拉动5.68万人就业创业增加收入,带动9630名贫困群众实现脱贫。
除了发展旅游产业,传统的农产业也是多点开花。
——围绕“1+5+N”农业产业发展体系,荔波精准布局桑蚕、精品水果、仿野生铁皮石斛等“长短结合”的扶贫产业,青梅、蜜柚、桑蚕、黄金百香果、仿野生铁皮石斛面积均居全省县(市)前列,省委孙志刚书记对黄金百香果、仿野生铁皮石斛产业给予高度肯定,并作出重要批示。
荔波县双江大坝产业结构调整示范基地 (荔波县委宣传部供图)
——按照“强龙头、创品牌、带农户”思路,创新“国有平台公司+民营企业+银行”SPV模式,推行“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支部+企业+贫困户”模式,培育“瑶山鸡”“荔波蜜柚”“养珍谷石斛”等知名品牌,订单销售蚕茧、水果、蔬菜、食用菌、生态禽畜等特色产品累计9924万元,带动3391名贫困群众增收。
民生为大 幸福生活越过越好
一边在线学习,一边认真记笔记。3月5日,放假在家的欧启珊认真的忙碌着。
欧启珊是茂兰镇洞湖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目前在贵州大学就读本科一年级。
能顺利读上理想的大学,得益于荔波高级中学针对她的特殊困难情况,帮助争取到的教育扶贫资助,让她学习无后顾之忧。
2017年10月30日,贵州省脱盲再教育启动会在瑶山瑶族乡菇类村懂蒙组举行。(荔波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像欧启珊这样的情况的学生也不少,荔波均依托教育扶贫政策,参照教育精准资助的标准,给予这类学生补助发放,实现了应助尽助。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保障民生,是职责;改善民生,是目标。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荔波着力提高民生保障水平,百姓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果园公路慢行系统(姚先顿摄)
——实现村民小组100%组组通硬化路、户户通水泥路;
——实现94个村16.46万人饮水安全有保障,电网工程全覆盖;
——住房安全保障全覆盖,完成15303人搬迁入住,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和提升,涌现出了拉片、水浦、八烂等一批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
拉片村移民安置点 (荔波县委宣传部供图)
——资助学生31.04万人次,兑现资助资金2.06亿元,各学段教育资助实现全覆盖,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保率、贫困家庭医生签约率、重大病救治率、重点慢性病管理服务率均达100%。
同时,中央定点帮扶和东西协作扶贫也让荔波群众感受到了民族大家庭的温暖。
2016年以来,国家林草局引进和投入帮扶资金3.37亿元,帮助培训党政干部、林业技术人员及群众2000余人次。
广州白云·荔波水寨帮扶项目 (李庆红摄)
也是2016年以来,在广州白云区的帮助下,引进了广东粤盛生态有限公司等6家广东企业落户荔波,实际投资4.7亿元,统筹帮扶资金1.32亿元,受益贫困人口23515人。
荔波县委副书记、县长叶霖表示,脱贫只是起点,在接下来的工作中,荔波将以昂扬向上的朝气、创新克难的勇气、走在前列的豪气、苦干实干加油干的意气,继续奋力书写百姓富生态民经济强的荔波新篇章。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王铁清
袁绍阳
编审 王铁清
啊哦~暂时没有评论哦
在下方输入您的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