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普安:聚焦“八要素”强弱项补短板 助推“白叶一号”工程高质量发展

贵州日报报刊社 2020-05-28 13:49 热度:

“我们在喷施叶面肥的时候,不要集中在一个地方喷,喷得太多,会出现叶面烧伤,喷得太少,则会影响叶面转绿... ...”



这段时间,正值“白叶一号”茶树叶片生长转绿的关键期,当地管护人员在县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对茶树喷施叶面肥,以保证茶树生长。但农户与农户之间传授管护经验时都采用口耳相传的方式,难免会出现自己讲不清楚,对方听不太懂的现象,造成管护技术参差不齐,成为发展产业的短板。


发展产业,技术先行。为找准问题,补齐短板,普安县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邀请国内权威茶叶科研机构专家深入茶园开展技术指导,以浙江省安吉县技术员蹲点普安开展技术服务为契机,组织培训当地茶农600多人次。此外,还通过组织茶农到安吉县黄杜村进行学习培训,进一步激发群众内生动力。


同时,普安县结合黄杜村行之有效的管护方案,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探索建立起一套针对性强、可操性高的管护模式,为茶园的后续管护提供了有力保障。


普安县茶业发展中心主任甘正刚说,在浙江专家的指导下,普安结合实际,制定了“白叶一号”“两建三看四要”的管护体系。“两建”即建好管护体系,建一支管护队伍;“三看”即一看叶,二看草,三看茶苗少不少;“四要”就是施肥、揭膜、清沟、亮脚。“这套管护方案在‘白叶一号’基地上实施下来,效果非常明显,茶园目前成活率在90%以上。”



据了解,自2018年 2000亩“白叶一号”感恩茶园落户普安县以来,普安县紧扣产业发展“八要素”,找准产业发展中的短板差距,用实用活“五步工作法”,全力助推“白叶一号”工程高质量发展。在今年3月实施的春季管护中,“白叶一号”茶园以“打顶采摘,以采代养”的方式实现首采。该工程共覆盖地瓜镇、白沙乡两个乡镇的862户贫困户2577人。


精准贫困户谭化爱地瓜镇屯上村村民,自1500亩“白叶一号”茶园启动在屯上村建设以来,他就一直在基地务工,除每月固定工资3000多元外,谭化爱还通过流转自家荒山增加收入。


“流转我家的10多亩荒山每年的费用就有2000元,再加上我在里面务工的工钱,一年的总收入就有4万多近5万元。”谭化爱说。


通过土地流转,基地务工增收脱贫的远不止谭化爱一个,这得益于普安县通过“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贫困户”模式,按照“3655”四方共享方式进行利益分配,做实做优利益联结机制,拓宽助农增收渠道。


“企业共享30%,贫困户(农户)共享60%,合作社共享5%,土地流转共享5%。此外,我们还积极组织发动贫困户参与茶山杂草清除、土地整理、茶苗种植、茶园管护等,确保贫困户、非贫困户持续增收。” 屯上村主任蒋成勇说。


为做大做强茶产业,普安县积极抓住机遇,在“白叶一号”工程规划落地之初,普安县就结合实际研究制定了《普安“白叶一号”工程施工方案》,并按照“核心示范引领、多片联动推进、做大茶园规模”的总体要求,依托2000亩茶园核心区示范带动作用,拓展带动全县10751.7亩白茶产业发展。


此外,普安县还引进中国最大的茶叶经营企业浙茶集团,并投入2.8亿元共同打造茶产业园,在做好产销对接的基础上,积极引进东部先进的茶产业发展理念,通过东部市场品牌效应带动,进一步加快普安茶产业发展步伐,确保农村增绿、产业增效、农民增收。



“项目建成后年产值可达4亿元以上,带来1000个就业岗位,进一步增强普安贫困群众的“造血”功能,带动11000人增收。”普安县委常委、副县长方健说。


通讯员 匡忠朝 刘光兰 杨国宇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陈义

编辑 彭芝莉 刘义

编审 陈俎宇

猜你喜欢

评论

啊哦~暂时没有评论哦
在下方输入您的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