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紫云:全力应“战” 吹响最后“总攻令”

贵州日报报刊社 2020-05-28 21:10 热度:
    作为全省挂牌督战“9+3”县区之一,紫云自治县委组织部聚靶心稳战力、督状态鼓干劲、亮打法抓关键,尽锐出“战”、全力应“战”、主动迎“战”,确保督战精准、总攻有力。

     聚靶心稳战力。紫云各级党委、政府坚持把脱贫攻坚责任扛在肩上,确保目标不变、靶心不散,通过“四评估”+“四研判”工作法,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健全攻坚体系,聚力解决挂牌督战问题,确保扶贫队伍踏实、扶贫工作务实、脱贫过程扎实。四评估即:对与县委县政府签订责任状的74家部门、13个乡镇(街道)和18家“四保两促一兜底一巩固五体系”行业部门进行主体责任评估,围绕县委部署“冲刺90天打赢歼灭战”“六大行动”,推动细化措施办法,把任务责任层层压实,具体到人;对脱贫攻坚10+N部门开展部门责任评估,推动逐条逐项细化措施,明确时间表、责任人、路线图;对74家帮扶单位开展帮扶责任评估,促进“项目、资金、责任”三捆绑要求及驻村帮扶工作、结对帮扶干部“三到家”落细落实;对乡镇、村两级党组织书记开展第一责任评估,促进“一把手”责任明晰、履职到位、落实有力。

     四研判指:对13个乡镇(街道)、脱贫攻坚10+N部门领导班子开展调研,按照“打得赢”标准综合研判,采取组织调整、提拔重用、跟踪培养、谈话提醒等手段,调优班子结构;对村“两委一队三个人”及前沿作战队作用发挥进行研判,促进力量再充实,能力再提升,结构再优化;对专家人才精准服务工作成效进行研判,确保最急需、最紧缺的农技专家培训指导纵深到村组、到户,把复员退伍军人、大学毕业生等优秀人员遴选到村“两委”队伍中;对攻坚队伍政策掌握运用情况再研判,对不熟悉、不精准的进行再培训,对新选任乡村干部和驻村干部进行履职培训,实行“两次”测试,切实提升实战能力。截至目前,共培训1120人次并进行测试。

    督状态鼓干劲。突出主责主业,结合当前产业革命、就业扶贫等重点任务,通过看档案、谈问题、考书记、问百姓等方式深入自查、排查八类问题,对督战发现的问题实行日清日结,立行立改,真改实改,在督战定位、目标、方法、机制上再深耕、再精准,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把脱贫攻坚的工作做得更细更实更到位。逐个摸底排查全县162个村及6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社区党组织情况,深入了解党组织整体功能是否有效发挥、“两不愁三保障”政策是否落实到位、组织推进“两业”是否有力等,存在软弱涣散的立即纳入整顿。排查基层组织和工作覆盖及运行情况,对存在“空白点”或运行不正常的及时弥补。排查村“两委”干部配备情况,完善村干部选任“三把关三统筹”机制,对缺额的限时补齐。排查特殊人群关心关爱情况,发挥工、青、妇、残等群团组织作用,对辖内残疾人、留守儿童、空巢老人、五保户等特殊群体开展结对关爱帮扶。开展谈心谈话情况自查,推动“三级谈心谈话”常态化开展,强化县委组织部部班子成员与脱贫攻坚一线干部谈心谈话,促进派出单位与派出驻村帮扶干部谈心谈话,切实帮助解除思想疙瘩和实际困难。开展一线干部待遇保障落实情况自查,逐人逐项落实浮动工资、工作补贴、体检、年休假等待遇保障政策,对新选派驻村干部及时比照落实。开展关爱激励措施落实情况自查,定期举办扶贫干部心理疏导培训班,开通心理咨询服务热线,帮助答疑解惑、疏导压力,落实容错纠错制度,鼓励扶贫干部积极进取、开拓创新。开展促进干部担当作为情况自查,全面树立从脱贫攻坚一线选人用人鲜明导向,对工作踏实、表现突出的优先提拔使用,在职级晋升方面优先考虑,全面落实村干部符合条件的享受副科级干部经济待遇等政策。

     亮打法抓关键。结合省、市、县抓党建促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挂牌督战发现问题,以“六送”行动真“督”实“战”,切实提升贫困群众谋发展、抓落实的内生动力。

    送扶贫政策,针对产业风险问题,采取为全县产业送扶贫政策的思路,进一步收集排查162个村产业发展情况,建立风险台账逐项整改落实。按照应保尽保原则,分别与太平洋保险公司、国元农保贵州分公司、中国人保紫云分公司签订3万亩红芯红薯、3万亩辣椒、1万亩佛手瓜收入保险和灾害保险投保协议,涉及省市县保费共1030万元,其中,县级400万元,并通过利益联结覆盖所有贫困户,有效减少风险。

    送就业创业,县人社局、街道办等大力鼓励无法实现劳务输出转移就业的劳动力就近就业,多形式、多载体继续加大对闲置劳动力的就业培训力度,及时出具疫情防控及健康等相关证明,为外出务工人员打通“保障通道”。在11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设立街道党工委1个、社区党支部6个,建立扶贫车间15个,持续推进后续工作“五个体系”建设,通过一村七员、楼栋长等就业扶贫公益专岗落实一户一就业。新冠肺炎疫情以来,为334名返乡人员提供就业岗位。

     送项目资金,进一步强化“村社合一”党建引领,优化完善“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组织方式,提升产业发展成效,用好用活中央、省级专项资金,吸纳更多社会资本,增加贫困户分红比例及其他农户务工收入,做大村级集体经济总量。目前,带动60个贫困村、薄弱村发展蔬菜等种植5万余亩、生态鸡养殖50余万羽,发展食用菌等产业10个。

     送技术人才,针对农业技术支撑问题,按照12大类产业专家分类台账,建立省市县乡农技人才、村组乡土人才以及名企科技人才3类人员“3+3+2”下沉服务模式,实现与市、县农业农村局包保专家常态化对接联系,强化技术人员理论知识和管理水平,突破“技术专家听不懂方言、农民不会说普通话”语言障碍开展辅助服务,切实压实责任促落实。

     送农业产业,针对发展方向不明晰问题,持续以“三提升两壮大”为突破口,深化改革促调减,着力促进全县精品水果产业、茶叶产业、红芯红薯产业实现“一村一特”发展,辐射带动贫困群众参与优势产业发展,确保实现村级集体经济和群众收入“双增收”。

    送农产品订单,针对产品市场问题,通过县、镇两级促销专班及市直帮扶部门统筹协调,形成13个乡镇(街道)各村、合作社农产品销售台账,经由县级专班和县级平台公司龙头企业“嘉禾香”公司为滞销农副产品找销路。疫情以来,协调贵州蔬菜集团有限公司、中航亿通电子商务(北京)有限公司等企业以协议形式收购销售麻叶菜10万余斤、蜂蜜1980斤、鸡蛋690余件等,衔接产销架起富民“金桥”。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杨小友

编辑  向淳

编审  胡丽华


猜你喜欢

评论

啊哦~暂时没有评论哦
在下方输入您的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