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6.27中小微企业日③】 轻装上阵 贵州中小企业平稳健康发展

贵州日报报刊社 2020-06-28 11:49 热度:

  6月4日刚召开的2020年贵州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暨省政府减轻企业负担联席会议上强调指出,“要组合出拳,结构性、阶段性降低中小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减轻中小企业负担,让中小企业轻装上阵,渡过难关,帮助中小企业挺过来,并最终实现平稳健康发展。”由此,大大提振了贵州中小企业发展的信心。


据悉,当前民营经济占我GDP比重达57%左右,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占全省市场主体总量比例达97%以上,中小企业、民营企业从业人员占全省城镇从业人员的比重达80%以上,全省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平稳健康发展对市场主体,增加就业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然而,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让中小企业发展危机重重。但中小企业如何从危机中突围?这需要企业家们修内功,也需要国家政策在财政、金融、市场制度多方面努力。


为有效应对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贵州省委、省政府和省有关部门单位出台了系列务实管用政策措施,对于推动全省企业复工复产,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加快恢复经济社会秩序,促进经济社会稳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随着近年来我省为帮助企业减负而连续推出相关举措,降低物流、人工、融资、制度性交易成本。在疫情困难重重之际,贵州中小企业正奋力打出了一场场漂亮的翻身仗。


中小企业助力脱贫攻坚 推动就业创业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累计减少贫困人口892万人,贫困发生率降至0.85%,57个县摘帽退出,由全国贫困人口最多的省份成为全国减贫人数最多的省份,牢牢掌握了脱贫攻坚的主动权和制胜权。


5月22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梵净山松桃苗绣公司负责人石丽平登上了“代表通道”,向全国人民讲述了将指尖技艺转化为脱贫力量,助力易地扶贫搬迁的故事。


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梵净山松桃苗绣公司负责人石丽平


石丽平作为松桃苗绣的第七代传承人,于2008年12月组建了松桃苗绣团队,由3名绣娘发展到今天4000多人的队伍,她们中有下岗女工、留守妇女、返乡农民工。用指尖技艺转化为指尖经济,民族自主品牌“鸽子花”产品销往了67个国家和地区,得到了世界的认可。


如今,她已在贵州已经带动了50多万妇女就业。


2017年,丹寨县将蓝莓产业作为“一县一业”的主导产业,开始在县内大面积种植蓝莓,目前,全县共种植了3.12万亩蓝莓。“仅丹寨县扶贫开发有限公司,就管理了一万亩蓝莓,能够有效带动3000多户一万余贫困人口,实现年均增收9800元以上。”丹寨县扶贫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光廷告诉记者,采取“企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农户通过参与务工,土地流转和产业分红获得收益。


今年4月,随着从江凯迪绿色能源开发有限公司电厂机组启动点火并与电网系统并网运行,标志着这个由贵州省工业和信息化厅采取不同措施扶持的企业彻底摆脱了原料调运、资金紧缺等困境,恢复了正常的生产经营。恢复经营后的企业不仅可以实现年产值11296万元,更为重要的是,还能带动从江800余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边缘监测户实现就业增收。


早在3月22日,贵州省工信厅相关负责同志在赴从江开展“百日脱贫”攻坚帮扶时,针对凯迪能源生产经营困难等问题,除明确从工业和信息化专项资金中安排500万予以支持外,还通过安排专人跟进落实、建立协调调度机制、争取相关部门支持等措施切实帮助企业排忧解难。


正因如此,本该4月中下旬才并网发电的公司,在省工信厅的有力扶持下于4月10日就完成了并网发电。正常生产经营的凯迪能源按现行上网电费测算,公司预计实现年发电量1.8亿度,实现年产值11296万元,年贡献工业增加值4425万元,年实现利润2025万元,实现纳税2100万元。


不仅如此,不止是凯迪能源,自2019年9月省直部门支持保障从江县打赢脱贫攻坚战工作推进会以来,省工信厅便按照省委、省政府和省从江脱贫攻坚前线指挥部的统一部署,以“尽锐出战、务求精准、确保按时打赢”的标准要求扎实推进有关帮扶工作。


数据显示,2019年帮扶的三个月间,省工信厅就支持了从江县10个项目共1930万元。


今年,省工信厅也将以不低于去年的标准在资金上继续支持保障从江坚决打赢总攻歼灭战。


中小企业扎根基层 农村产业革命释放强大动能

  

近年来,我省辣椒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500万亩左右,占全国的六分之一、世界的十分之一,建成了以老干妈为龙头、群星闪耀的辣椒加工产业集群,产销规模全国第一。小辣椒渐成大气候,逐渐成为助农增收、促农增效的大产业,成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播州区鸭溪镇辣椒基地

  

今年,我省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组织方式,按照“强龙头、创品牌、带农户”的要求,深入推进农村“三变”改革,采取多种方式让农民参与产业发展,让农民充分享受产业发展带来的红利,促进企业、合作社、农民三者形成紧密相连的产业发展共同体。


此外,疫情期间,省辣椒产业发展工作专班编制发布了《近期辣椒生产技术要点》,从育苗提前准备、播种育苗、苗期管理、移栽前准备、椒农培训、育苗移栽等方面进行指导,为稳定今年辣椒生产奠定了基础。


今年,全省计划种植辣椒515万亩,预计产量685万吨,产值230亿元。其中,9+3县(区)计划种植辣椒79万亩。


在遵义,仅贵州贵三红食品有限公司,就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与全省70家合作社合作,发展辣椒基地近30万亩,带动近20万椒农増收。

  
  纳雍县计划发展辣椒种植10万亩,带动4.56万贫困人发展;沿河自治县计划种植5.5万亩,带动4.2万贫困人口增收;紫云自治县计划种植5万亩,预计产出7.5万吨……


近日“老干妈”更是发布消息,2019年公司销售收入突破50亿元,再创历史新高。


“老干妈”生产车间


目前,贵州有近200家辣椒加工企业扎根基层,生产7大系列50多种产品。以全国辣椒加工业的龙头“老干妈”为引领,“贵三红”“苗姑娘”等辣椒加工企业,形成了在行业内有影响力的加工集群。


“小辣椒”朝着最后的贫困,发动了“大冲锋”。


近两年,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进一步提升服务“三农”工作的科技支撑力,贵阳市科技局在农业科技项目方面率先发力,以富美乡村示范带(示范村)及500亩以上坝区建设为重点,安排市应用技术研发资金764万元,助力乡村振兴。


在贵阳市科技局的帮助下,贵州硒香菌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贵州华均兴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贵州贵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等单位,申报了“富硒食用菌清洁化生产技术集成及产业化示范”“修文县李子、猕猴桃采后贮运关键技术研究应用”等17个科技项目,并获得立项支持。


“现在,我们在‘家门口’上班,不出远门,就能赚到钱。30余名农民在园区务工,每个农民按每天100元用工费计算,一个月可以增收3000元。在园区做工6个月,一个农民一年就能增加近两万元收入。”一名在修文县六屯镇都堡村猕猴桃园区工作的农民说。


过去,贵州农业生产分散、粗放低效、结构单一等问题突出。2018年初,贵州提出来一场振兴农村经济的深刻的产业革命,深入推进思想观念、发展方式、工作作风“三场革命”,全面推行“八要素”,全力推动传统农业实现从自给自足向参与现代市场经济转变、从主要种植低效作物向种植高效经济作物转变、从粗放量小向集约规模转变、从“提篮小卖”向现代商贸物流转变、从村民“户自为战”向形成紧密相连的产业发展共同体转变、从单一种植养殖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转变。2018年、2019年贵州农业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6.8%、5.7%,连续两年位居全国前列,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9.6%、9.7%,突破1万元大关。


中小企业广泛参与 贵州刺梨产业蓬勃兴起

  

6月8日,随着“贵州刺梨”公共品牌正式启动,以及“贵州刺梨”系列标准出炉,贵州刺梨品牌化建设又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2019年,贵州省刺梨种植面积居全国第一,达176万亩,刺梨鲜果产量6.6万吨,产值规模突破10亿元。省刺梨人工种植规模达176万亩,产值规模突破了10亿元。


贵州宏财刺力王天然维生素饮料


毕节黔刺梨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在七星关区八寨镇建成刺梨种植近600亩的示范基地,平均每亩年产量达500公斤,预计每年总产量可达300吨,年收入可达90余万元。该公司积极推行“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模式,积极引导当地80余户农户进入产业链条,带动老百姓增收致富。


当前,我省正在围绕六盘水、黔南、安顺、毕节4个刺梨产业经济带,盘州、龙里、七星关等15个刺梨种植重点县,全力推动刺梨连片种植区域打造刺梨种植示范化基地。


2019年6月,我省出台了《贵州省农村产业革命刺梨产业发展推进方案》,确定了组建贵州省刺梨行业协会,成立贵州省刺梨产业研究院,开展刺梨种植、加工的相关标准研究制订。


《贵州省刺梨产业2020年工作要点》也提出发展目标:全省刺梨种植面积达200万亩,鲜果产量达10万吨,鲜果销售收入4亿元,刺梨加工产品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同比增长30%以上。


为此,“贵州刺梨”公共品牌及其系列标准的发布会上,同期发布了《加工用刺梨鲜果原料分级标准》和《刺梨原汁》,还介绍了贵州刺梨系列标准汇编情况。


2020年《贵州刺梨系列标准汇编》的正式发布,以严格的标准化管理为指导,为贵州刺梨规范化、规模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今后,我省将按照2020年工作目标,紧紧围绕“全省刺梨种植面积达200万亩,刺梨鲜果产量达10万吨,刺梨鲜果销售收入达4亿元;刺梨加工产品销售收入达10亿元以上,同步增长30%以上”的工作目标,着力打造成为贵州促进农民增收的脱贫致富产业。


中小企业创新转型 新型建材业与大数据融合发展

  

新型建材业是贵州十大产业之一,建筑业又是贵州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近年来,贵州中小企业加速创新转型,以绿色低碳为主线,在建筑节能、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新型墙材革新、海绵城市建设等领域,大力推广应用新型建材,并推动新型建材业与大数据融合发展。数据显示,2019年,新型建材产业实现总产值1569亿元,占十大工业产业的12.3%,位居第三。

  

618日,以强基补链、产销衔接、融合发展为主题的2020贵州新型建材产业产销对接活动举办,为贵州新型建材供需企业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市场平台,推动建材业与上下游行业的融合发展。

  

对接会上,贵州兴达兴建材股份有限公司以其自主研发和建设的砼智造高性能混凝土大数据云平台与农行贵州省分行签署10亿元的战略合作协议。


  “本次与农行贵州省分行合作是基于砼智造工业互联网平台建立建材供应链金融服务体系,为平台内企业、上游供应商、下游采购商提供结算、授信、融资等服务,解决企业融资难题,帮助企业发展壮大,助力贵州省新型建材产业高质量发展。贵州省建材联合会会长、贵州兴达兴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倪文勇说。


  “砼智造工业互联网平台是面向商砼全产业链的互联网+”协同制造云服务支撑平台,也是国内首个商砼大数据项目。贵州预拌混凝土行业率先建立砼智造-高性能混凝土大数据云平台”,实现混凝土从原材料采购到项目应用过程质量数字化控制,传统建材企业通过大数据手段提升智能化水平,实现产业高质量转型升级。

  

  截至目前,贵州省已认定新型墙体材料企业360家,产能超过100亿块标砖,已在建筑工程禁止使用实心粘土砖、实心页岩砖,全面推广新型墙体材料。


  在加快推动装配式建筑构件和部品部件配套能力建设方面,贵州已形成装配式混凝土构件生产能力45万立方米,装配式钢结构构件生产能力28万吨,建成产业基地9个,其中,国家级3个、省级6个。全省在建和拟建装配式建筑共约400万平方米。


  近几年在预拌商品混凝土行业开展绿色建材认证试点,已有75家中小企业通过第三方评价,已公布31家评价标识。今年会同省市场监管局、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联合印发《贵州省绿色建材产品认证实施方案》,按照国家部委要求,完善绿色建材认证和推广应用体系。


  据悉,在今后一段时期,贵州还将把最大限度降低中小企业成本,作为减轻企业负担和促进中小企业平衡发展的阶段性重点目标,推动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为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政府职能深刻转变,贵州省政府办公厅近日印发了《贵州省2020年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要点》。《工作要点》显示:将以推动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核心,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着力放活微观主体、加强公正监管、提高政府服务效能,在简政放权、优化营商环境、数字政府建设、公平公正监管、政府服务效能提升上取得突破,加快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社会创造力,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罗丹

  编辑 冯艳

  编审 胡燕妮



猜你喜欢

评论

啊哦~暂时没有评论哦
在下方输入您的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