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脱贫攻坚之易地扶贫搬迁】黔西南州:33.85万人搬出深山过上新生活

贵州日报报刊社 2020-06-29 21:38 热度:


“十三五”期间,黔西南州积极抓住中央、省大力实施易地扶贫搬迁的机遇,实施易地扶贫搬迁33.85万人,占全州总人口近十分之一,占全省搬迁任务的六分之一,是全省搬迁任务最重的市(州),且在全省各市(州)中率先提前完成易地扶贫搬迁任务。


同时,该州通过构建新市民保障“五个体系”,切实写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近日,记者就黔西南州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经验和成绩采访了黔西南州政协副主席、州生态移民局局长王尧忠。


记者:作为全省搬迁任务最重的市(州),能够率先提前完成搬迁任务,黔西南州有什么秘诀?


王尧忠:易地扶贫搬迁启动实施以来,黔西南州委、州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部署要求,坚决扛好脱贫攻坚重大责任,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脱贫攻坚的重大标志性战役,强力攻坚、超常奋战、誓夺全胜。全州上下全面推行“五步工作法”,紧紧围绕“六个坚持”开展工作,积极推动“五个体系”建设,大力实施新市民计划,通过严格实行“目标任务确认书”制度、强力推进“百日大会战”,向易地扶贫搬迁发起集中攻坚。全州无数党员干部扎根在需要搬迁脱贫的地区,探索创新了工作方式方法,炼就了打硬仗的本领,有效推动了从政府主导搬迁到贫困群众积极主动搬迁的重大转变。


记者:在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中,黔西南州有哪些创新举措?


王尧忠:黔西南州实施了五大创新工程。一是创新实施新市民“安居工程”。建立“三合一”联合审查制度、新居住区建设用地制度、新居住区专项维修基金制度、新市民居住证制度、新市民住房公积金制度,并积极探索盘活农村集体资源资产的体制机制,实施新市民安居险,推行“农低保”转“城低保”制度。


二是创新实施新市民“乐业工程”。推进全员培训,大力发展园区企业,全力促进充分就业,创新设立新市民“就业险”,在新市民居住区同步建立就业创业服务中心,在东西部帮扶城市设立就业创业服务站,加大自主创业扶持,实现搬迁新市民“一户一就业”。


三是创新实施新市民“文明工程”。创新开展感恩教育,实施公共文化建设“十个一”工程,确保每一个新市民居住区都建成设计合理、配置完善、功能齐全的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中心。


四是创新实施新市民“安全工程”。抓好居民委员会建设工作、推行民主自治、强化协同参与,推动社会组织参与社区社会治理。切实深化治安防控,按照“135”安防系统格局,构建完善新市民居住区技术防控网络。创新构建民警+辅警+警务助理+楼长+义务巡逻队+治安信息员+治安共商员的微警务群,建成全方位的居住区警务。


五是创新实施新市民“堡垒工程”。强化政治功能,在搬迁人数1万人以上的20个新市民居住区成立15个街道党工委,其他16个居住区纳入安置地所属乡镇(街道)党委统一管理。健全基层组织,推进36个新市民居住区68个安置点党组织全覆盖。创新建立五级联动机制,强化州、县、乡、社区、居民小组五级联动工作沟通,定期不定期研究解决社区党建工作和基层治理问题。建立结对共建机制、结亲帮扶机制、包保落实机制,带动新市民社区党建工作水平整体提升。



 记者:黔西南州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取得哪些成效?


王尧忠: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全州一半多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搬进城镇,住进新房,和当地城镇居民同等享有就业、就医、就学、社会保障等待遇,不仅解决了“两不愁、三保障”问题,更筑牢了脱贫攻坚之基;自实施易地扶贫搬迁以来,总体投资规模超过400亿元,消化了大量钢材、水泥等建材产能,极大地带动了相关工业、建筑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增加了农民务工收入,拉动了经济发展;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城镇化安置,实现30多万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提高全州城镇化率5个百分点;全州易地扶贫搬迁产业配套加快推进,一些覆盖州县、具有地方鲜明特色的产业正在形成;搬迁新市民成为安置地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力量。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宋洁

图 张懿

编辑 彭芝莉 宋洁

编审 陈俎宇

 

猜你喜欢

评论

啊哦~暂时没有评论哦
在下方输入您的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