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铜仁:搭五座彩虹桥 筑万家幸福梦

贵州日报报刊社 2020-07-06 14:10 热度:

  “安居又乐业。”6月28日,铜仁市碧江区矮屯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小区,即将临盆的谢丹正在手工室里专心编织拖鞋,看着一张张即将发货的订单,谢丹乐呵呵的说,社区通过“新市民·追梦桥”工程开展的各类培训班,让不少人在家门口就找到了挣钱的路子。


  

  “十三五”期间,铜仁市抢抓易地扶贫搬迁机遇,打造安置点144个,计划搬迁29.33万人,为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铜仁市深入实施“新市民·追梦桥”工程,采取1+3+X模式,以党建为引领、以工青妇为主体、借助各方力量,搭感恩桥,转化群众思想;搭致富桥,带动群众就业;搭连心桥,为群众排忧解难;搭平安桥,保障群众利益;搭融合桥,促进邻里和谐,从思想、生活、工作等方面,让搬迁群众在新家扎根。


  搬新家迎新生活


  “孩子上学方便,我去产检也轻松了很多。”将编好的拖鞋放到一边,谢丹一手抚摸着肚子、一手指着手工室旁的幼儿园说,在老家山高路远,出行很不方便,孩子的教育问题没少让她发愁,如今搬到社区,学校、医院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所有问题都迎刃而解。


  去年10月,随着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推进,谢丹一家从松桃自治县普觉镇高坎村搬迁到矮屯社区,告别老旧木房和连绵大山,在新家开启了新的生活。



  “以前只能在家带孩子,现在挣钱顾家两不误。”手工室里,从沿河、印江等地搬迁过来的群众忙得热火朝天,谢丹说,“新市民·追梦桥”工程开展的一系列活动,把每个家庭的劳动力都利用起来,过去的家庭妇女,如今也能撑起半边天。



  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为了让群众搬新家迎新生活,铜仁市通过整合资源,成立工程专班,搭建“新市民·追梦桥”服务中心124个,按照“市委书记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工程专班抓落实”的组织架构,将服务触角延申至所有搬迁家庭,实现“搬得出、稳得住、快融入、能致富”工作目标,为铜仁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凝聚起磅礴力量。


  “新生命、新起点、新生活。”谢丹说,再有一两个月,二宝就要出生了,在党和国家的好政策下,一家人对未来充满信心。


  住新家找新工作


  “找了新工作,娶了新媳妇,日子美着呢。”松桃自治县团山社区,正轮休的杨昌勇说,2017年2月,他和家人从九江镇腊沟村搬迁到团山社区,通过岗前培训,在社区警务室找到了工作。


  今年38岁的杨昌勇,过去是一个地地道道的“闵漂”。2008年,为谋求生计,杨昌勇背起行囊,远赴他乡,在厦门一干就是8年,由于常年漂泊在外,他的终身大事成了父亲心里的一个疙瘩。



  “三十多岁的人了,没个家怎么行。”杨昌勇的父亲杨光明说,过去由于肩头担子重、家境贫寒,孩子不得不外出打工,每次提成家的事,儿子都以居无定所为由避开了,直到搬到新家,找到新工作,才将婚事提上议程。


  “预产期是10月。”拉着爱人的手,杨昌勇一脸幸福。2017年,杨昌勇和爱人相识,2019年,两人步入婚姻殿堂。看着爱情事业双丰收的儿子,杨光明满是欣慰。



  搬迁只是手段,脱贫才是目的。为实现一家至少一人就业,铜仁市通过“新市民·追梦桥”工程,采取技能培训、引导企业到安置点招工等措施,满足群众就业需求。



  目前,铜仁市在安置点建立就业创业服务中心124个、就业扶贫车间36个、就业扶贫示范基地8个、劳务协作站(点)12个、劳务公司19家、劳务合作社3家,让3万余群众走上就业岗位。同时,开展使用技能培训462次,覆盖群众2万余人。


  “我已经向社区党支部提交了入党申请书。”杨昌勇说,如今的生活,幸福指数不断攀升,社区开展的理论宣讲让他备受鼓舞,他希望能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


  在新家逐新梦想


  “结婚30年,我终于在新家为她披上了婚纱。” 石阡县汤山街道平阳社区居委会,看着相机里西装革履的自己和身着白纱、笑颜如花的爱人,53岁的杨胜宏不禁感慨,易地扶贫搬迁不仅让他们住上了好房子,社区开展的“新市民·追梦桥”工程,还让他们圆梦过上了好日子。



  1990年,杨胜宏带着一斤白糖、一斤酒,同二三十人组成的接亲队伍从家里出发,迎娶爱人。因为山高路陡,十余公里的路程,歇歇停停走了一上午,唢呐单一的调子、亲友诚挚的祝福,是两人成婚时唯一的仪式感。


  “嫁给我30年,没享过福。”杨胜宏说,因为穷,蒿菜粑、玉米饭,一吃就是好多年,过去的大半辈子,柴米油盐耗尽了所有,结婚证上的照片,是两人仅有的合照。



  2018年3月,杨胜宏带着家人从汤山街道北塔村冉家坟组搬迁到平阳社区,看着高楼林立的城市和车来车往的大街,杨胜宏说,过去条件不允许,大家一门心思扑在地里,只求温饱,如今日子好了,生活也变得讲究。


  为了让搬迁群众快速融入新生活,铜仁市以党建为引领,通过“新市民·追梦桥”工程,充分发挥工青妇等各类志愿者联合服务的作用和功能,在安置点开展爱心照相馆、设立脱贫攻坚夜校、新市民追梦书屋等,丰富搬迁群众精神生活,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照片里的故事要说给下一代听。”回家的路上,杨胜宏和妻子遇到了不少前往居委会爱心照相馆拍照的邻居,看着大家脸上洋溢的笑容,杨胜宏说,世代贫穷的命运,将从他们这一代开始改写。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江佳佳

编辑 尹洁

编审 朱邪

猜你喜欢

评论

啊哦~暂时没有评论哦
在下方输入您的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