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光亮”照进董秧村 ——独山县基长镇董秧村脱贫攻坚驻村尖刀排排长梁光亮工作纪实

贵州日报报刊社 2020-07-06 21:11 热度:

第一道光:兴产业,照亮群众脱贫路


7月3日,独山县基长镇董秧村麻庸、开寨组一带宽阔的坝子上绿油油的一片,淅淅沥沥的小雨中,半人多高的茄子树间,戴着斗笠的村民们忙得不亦乐乎,忙着采摘500亩精品茄子。



往田里望去,村民们有的躬身茄子树边,随着手上的剪刀咔嚓作响,一个个个头大,沾满水珠的茄子应声落到手中;有的蹲在田坎上,随着一声吆喝,双手把装满茄子的袋子抡到肩上,单手叉腰走向路边,无一例外,个个脸上都挂着笑容。



 自从将自家一亩田以每亩每年6百元的价格流转给基地种茄子,村民莫若莲便陆续在基地打工,每月2000多元的工资,让她很是满意。“光我们麻庸组在基地务工的就有10多人,村里招了好产业,老板自己在广东有档口,种出的茄子不愁卖。”将满车茄子拉到路边,莫若莲说到。


路边,三轮车旁一个正在装货的男人十分惹人注意。黑裤子,白条纹衬衫,大背头,一身装扮跟手上娴熟的动作和身旁披着塑料雨衣的村民显得十分不搭。



“梁排长,让我来吧,不要弄脏了你的白村衫……”“没事,看到茄子丰收,我也高兴嘞。”男人并不管村民的劝阻,刚将一袋茄子搬上了车,又转身又搬起一袋茄子。


“他是我们董秧村的驻村尖刀排排长梁光亮,这500亩精品茄子基地就是他带着我们招引进来的。”同行的董秧村第一书记岑委周介绍说,梁排长这样给群众搭把手,一点架子没有。


“我们今年种了500亩精品茄子,覆盖贫困户62户,现在每天务工的群众有100人左右,看今年的长势,估计产量在1000万斤左右,产值1200万元左右。”发现记者的镜头,男人有些不好意思起来,拍了拍手,走过来打起招呼并介绍情况。



迎面走来的中年汉子叫梁光亮,独山县委统战部常务副部长,20192月,在独山县委统一安排部署下,来到董秧村任驻村尖刀排排长。尖刀排战士和村民都说,梁光亮人如其名,他来了之后,把“光亮”照进了董秧村,带着大家奔向致富路。


“走,带你们到处转转,看看我们董秧的变化。”没有客气的寒暄,简单介绍后,梁光亮便带着我们一路驱车兜起圈子来。



“这边是我们正在建设的牛蛙养殖基地……”“这是我们去年新建的活动广场,都是利用社会资源、群众投工投劳搞起来的……”一路上,梁光亮对村里的产业、人居环境整治情况如数家珍,能感受到,他在这片土地倾注了不少精力与热情。


“大伯,现在桑蚕养到几龄了?”来到董秧村蚕棚,顾不得淅淅沥沥的小雨,梁光亮健步冲进蚕棚,一边了解情况,一边抓起桑叶,喂起蚕来。看得出来,梁光亮已经是大家的老朋友。



产业丰收、群众认可,眼下的好局面,是梁光亮一年多来真扎实驻,真情为民结出的累累硕果。


第二道光:强阵地,干部有底气,群众少跑路


初到董秧村,村委办公地点地处正在修建的公路旁边,驻村尖刀排和村委干部20多人挤在逼仄狭窄的两层小楼里办公,连个像样的会议室都没有,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办公条件让梁光亮有些苦笑不得。在组织部任职多年的他,决心要改善办公条件,加强阵地建设。


粗算了一下,想要整出个像样的阵地,没个三五十万根本下不来,资金从哪里来?思索再三,梁光亮决定找娘家单位和爱心企业求助。



到“娘家”哭穷,到企业化缘,成了梁光亮曾经一段时间的工作常态,凭着一张“厚脸皮”,梁光亮硬是争取到了总计50余万元的资金、物料,结合村里实际情况,将村委办公地点搬到了董埃组,通过改扩建,配套建设了公厕、宿舍楼、多功能党建活动室,极大改善了董秧村办公环境。


“对面那栋使我们的男生宿舍,这边是我们的党建活动室,现在配备了多媒体会议系统,不管是开会、还是干部集中学习都方便了太多。”介绍起新办公大楼,亮光梁兴奋得像个孩子。


“现在的办公环境,和原来的简直天壤之别啊,这边宽敞明亮、功能齐全,干部们住着心里舒坦,干起事来也更有底气了。”驻村尖刀排战士唐娅说,搬家后,不仅激励着干部,也让村民们办事方便了许多,原来的村委会因为场地窄,没法进行区域划分,群众来办事经常不知道该找谁,现在只要顺着指示牌就能对号找人,方便了不少。


同时,原来的村委会位于董秧村东北侧,都快挨到边上了,西南面的群众到村里办事,要穿过整个村子,搬迁时,村里特地将新办公地点选在全村的中央位置,哪边的群众过来都十分便捷。


第三道光:振乡风,干群同心奔小康


“群众富不富,全靠党支部;乡村美不美,关键看党委。”在梁光亮看来,村寨的发展,鼓足老乡的鼓了钱袋子远远不够,更要将群众的精气神提起来,激发大家的内生动力。为此,梁光亮带领驻村尖刀排与村支两委,从群众的身边事着手,将人居环境整治作为提振群众精气神、融洽干群关系的重要抓手。



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开展之初,不少群众并不买账。如何破解难题?梁光亮将目光投向了全村3个党支部113名党员和驻村尖刀排身上,同时,积极借助社会资源,以点带面在全村推起掀起人居环境整治的高潮。


在董埃组活动广场,健身设备一应俱全,小而精的布局设计,让寨子多了几分活力。“眼前这块活动场地,是贫困户罗树文自觉捐出自家竹林,全村老少一锄一铲填起来的。”说起这段发动群众投工投劳建活动场所的经历,梁光亮几分感慨,几分自豪。


2019年5月,修建活动广场的工作推到董埃组,可整个寨子找不到一块合适的场地,正在梁光亮焦头烂额之际,82岁的退伍老兵罗树文找到了他:梁排长,我家屋后一片竹壕,估摸有40多个平方,修广场应该够用了,你们要是看得上,就拿去随便用!




“我家这些年来,得了政府不少好政策,又是危房改造,又是合作社分红,村里领导对我们很关心,又是找水泥沙子又是出工出劳帮我们美化寨子,我让出点竹壕又有什么关系呢。”如今提到免费捐出竹壕的事,罗树文老人十分淡然。


“人家这些城里来的干部都顶着大太阳帮助我们美化家园,我们又怎能不豁出力气干呢。”董埃组村民罗树云还清晰地记得,去年5月份寨子里建活动广场时,全村老少暂停了农事,在村干部们的带领下热火朝天美化家园的热闹场景。“现在寨子的环境干净整洁,住起来很舒服,受益的还是我们嘛是不是。”话语间,满满的主人翁意识。



群众的支持,让梁光亮和同事们更加鼓足了干劲,在人居环境治理中乘势而上,探索出“四个三”基层治理新路径。通过建好党小组、组务管理委员会、组务监督小组三个组织,开好党小组会、组务会、群众会三场会议,定好《组规民约》《环境卫生公约》《评比制度》三项制度和用好政策扶持、群众参与、社会帮扶三方力量,有效激发了群众内生动力,在各小组之间形成了你追我赶、不甘落后的良好氛围。


2019年,全村新建活动广场10个,共计9000㎡,撬动社会资金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共计180万元。


去年一年,该村董灯组、麻扛组等多个村民小组先后在基长全镇的农村基层综合治理评比中获得表彰,极大激发了群众参与环境整治、投身脱贫攻坚的热情,董秧村基层治理经验,也在独山全县推广开来。


但最让梁光亮开心的是,群众的精气神发生了改变,对干部更加热情与亲切,全村上下拧成一股绳,携手奔向致富路。


如今的董秧村,寨美、人富、干群关系更加和谐。



全村发展桑园种植面积600余亩,覆盖贫困户53户,解决就业100人;发展中药材种植面积1000余亩(其中白芨:500余亩,刺梨:500余亩),覆盖贫困户94户,解决就业260人;500亩精品蔬菜(茄子)基地覆盖贫困户62户,解决就业100人,产业之花开遍董秧田间地头,鼓起群众钱袋子。


全村基础设施建设再上新台阶,村民饮水安全有保障,通组公路全部实施完成,实现动力电全覆盖,实现4G网络通讯全覆盖;在“四个三”基层治理新思路推动下,董灯、麻庸组、塘坝组等一批村寨旧貌换新颜,成为周边村寨甚至乡镇争相观摩学习的“明星”村寨,文明之风吹遍董秧各个角落,美丽乡村错落邻里。


2019年,董秧村脱贫42117人,贫困发生降至1.73%


驻村一年多时间里,梁光亮俯下身子为群众,直起腰杆兴产业,把“光亮”照进董秧村30平方公里土地。2020年独山县“七·一”表彰中,梁光亮被评为全县脱贫攻坚优秀共产党员。



“这是组织的肯定,更是鞭策。”梁光亮说,村里的180亩生猪养殖基地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设,预计8月底可建成投产,正式投产后可解决80人就业,牛蛙养殖基地建设也在稳步推进。他将继续领着全村人一起,写好乡村振兴这篇文章。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莫宇

编辑 梁晓琳

编审 张发扬

猜你喜欢

评论

啊哦~暂时没有评论哦
在下方输入您的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