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主编在线 | 李缨:新产业,新黔边

贵州日报报刊社 2020-08-21 19:29 热度:


“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贵州,耕地资源很有限,但山地资源丰富,过去人们不谙山地高效农业之概念,反而伐木开荒,解决了眼下的口粮,却换来石漠化、水土流失等后果。


时代在变,贵州对农业发展的思考也在与时俱进。

“来一场振兴农村经济的深刻的产业革命!”号召发出,一呼百应。贵州人开始认真思考如何在有限的土地上创造出更高的经济价值,来一场思想观念、产业发展方式以及工作作风等全方位的革命。这场革命热火朝天,带领农民挥别穷苦,为脱贫攻坚打下坚实的产业基础。

“新黔边”到底“新”在何处?除了交通方面的巨变,最主要的一个变化就是“农村产业革命”。“新黔边行”系列已经发稿近90篇,大多数篇目都涉及农村产业革命。

期间,栏目执行记者彭芳蓉走访了各地不同的特色产业,他们全面对照“八要素”,在生产规模、组织方式、利益联结、精深加工、科技支撑、资金支持、品牌建设等各方面,都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探索出独特的路子。

这一期的“新黔边行”选登,我们聚焦于“农村产业革命·种植篇”。

在罗甸县桃园新村,我们看到一个为发展桃子产业而奔忙多年的“专业型”农民向照兴。他是村干部,更是致富带头人。为了钻研基地建设辞掉村干部职务,他带领全村人一起发展种植,成立合作社、建设营销中心,过去名为五家坟的村庄也因产业发展更换了一个更动听的名字:桃园新村。

在望谟县蔗香镇,传统的西瓜和新兴的芒果、火龙果等热带水果,交织演奏出一曲华丽乐章。这个因建设水电站而进行生态搬迁的小镇,在全面取缔网箱养鱼后,积极为当地人探索新路,找到热带水果的新路子,而传统的西瓜种植也以其得天独厚的环境优势打响品牌。

在兴义市则戎镇,受石漠化困扰的小村庄经历过迷惑和失落,但在村支书的坚持下,深度挖掘出当地特产土芭蕉的优势,推动芭蕉产业向纵深发展,通过不断探索芭蕉酒的酿造,增加产品附加值,让原本2元1公斤的芭蕉价值翻几番。

在安龙县万峰湖,致富带头人郑周金从过去上山挖中药材山豆根,到如今自己育苗、种植,几十年间不断尝试,用活了当地不适宜耕种其他农作物的石头山,在林下发展出大产业。

本期选编的这4个故事,分别在不同的特色产业领域里做出喜人成绩,其中展现的不仅是人们对推动农村经济产业“八要素”的深刻理解,更是新时代农民勤勤恳恳、不断进取的精神面貌,在这场革命之中,人人都是当仁不让的“主角”。


附:“新黔边行”相关评论文章链接

李裴:见证千年梦想的大道之行

邹立春:

李家禄:

李家禄:读“新黔边行”系列报告文学得到的启示


文/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李缨 彭芳蓉

文字编辑/陆青剑

视觉编辑/彭芳蓉

编审/李缨

猜你喜欢

评论

啊哦~暂时没有评论哦
在下方输入您的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