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策划人语 | 李缨:“新黔边行”策划缘起及其他

贵州日报报刊社 2020-09-30 21:10 热度:


由天眼新闻文化频道策划、记者彭芳蓉担纲撰写的脱贫攻坚报告文学大型栏目“新黔边行”,从5月初首推到9月底收官,彭芳蓉一路行走,写下108个黔边脱贫攻坚故事,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期间,曾有一些朋友“好奇地”向我们打听“新黔边行”幕后的各种情况。在“新黔边行”收官之际,我把几个经常被问到的问题列出来,简单做了回答,凑成一篇,也算是“新黔边行”的收栏语吧。


问:“新黔边行”这么好一个选题,你当初是怎么想到的?


答:最初的出发点其实比较简单,就是想在脱贫攻坚的报道中做一点有特色有个性的工作。既有的常态化的相关报道已经足够多了,如何找到个性和特色?我花了几乎一个月的时间来思考这个问题。


首先确定的是报道方式要有突破,我想到了报告文学,我希望我们的记者所写的报告文学,既要与记者通常所写的没有多少文学色彩的新闻报道区分开来,也要与作家通常所写的过于文学化的报告文学区分开来,在具体写法上的定位就是“朴素地讲好故事”。


其次确定的是报道对象的选取要有突破。我希望这个栏目是大体量的,对贵州脱贫攻坚的报道一定要有面上的覆盖。那么如何来选取这个覆盖面呢?我在为这个问题犯难的时候,我先生(高校教师,从事文艺理论研究)随口的几句话打开了我的思路。他说:“如果那些曾经最穷的山区都已经脱贫了,那就很有说服力。比如麻山瑶山月亮山乌蒙山……”我一下子就回过神来,这些地区,不就是“黔边”么?还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黔边”两字一出口,马上就联想到1985年的“黔边行”。2020年再走黔边,自然就是“新黔边行”,栏目名称也就一下子敲定了。


问:当初有没有想过自己亲自去写“新黔边行”?


答:有想过,但是我最终觉得没必要。“新黔边行”这个大型栏目,对于优秀的年轻记者来说是一个十分难得的成长机会。把机会给年轻人,培养年轻人,我觉得这个远比我亲自去写更有意义。


问:为何选择由彭芳蓉一个人独自完成“新黔边行”?有什么特别的考虑吗?


答:我们部门只有4名记者,综合各方面的情况,彭芳蓉是执行“新黔边行”的最佳人选。至于让她一人独自完成,我的想法也很简单,就是要统一风格统一质量,要确保出精品。


问:你对“新黔边行”的成品满意吗?你如何评价彭芳蓉?


答:非常满意。正如一些评论家所言,“新黔边行”是一部留得下来的作品。


“新黔边行”是一个好栏目,但是再好的栏目也离不开好的执行!感谢记者彭芳蓉的艰辛付出!5个月,不断奔走,连续写下108个故事,高强度、高频率、高质量和高稳定性,实为不易!彭芳蓉发挥得非常好,她的能力和才情这一次终于得到了充分的展现,我期望她未来能有更大的作为。


问:为什么是“108”篇?


答:细心的读者可能会发现,从发稿的目录顺序看,记者实际上围着黔边跑了两圈。跑第一圈下来,已写了六七十篇,而且这六七十篇的总字数可能已经超过85版的“黔边行”(那个时代的报纸版面太金贵,文章篇幅受限)。此时记者也已经很疲惫,完全可以考虑收栏了。但是“新黔边行”的良好反响给了我们莫大的鼓舞,考虑到85版的“黔边行”是百篇规模,我们也决定写到百篇以上。于是,彭芳蓉克服种种困难,再次启程,跑第二圈。为了给小彭打气,在最后阶段,我还抽出时间(有时候是利用周末)陪她跑赤水、习水、沿河、务川、道真、正安等地。本来预计106篇收官,后来有朋友开玩笑说“108将”不是更香么,于是就真的写到了108篇。


问:后续还会推出类似“新黔边行”这样的大型栏目吗?


答:会。这几年我做融媒体最大的体会是:融媒体时代,一定要做好策划,要在选题策划上下足功夫,要以好策划取胜。试水“新黔边行”是一个开端,我将尽我所能为我们部门的记者策划好选题。我们部门在做好常态化报道工作的同时,会力争继续推出一些有影响的重磅栏目。


相关链接


作者说 | 彭芳蓉:“新黔边行”后记


“新黔边行”专题


文/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李缨

文字编辑/向秋樾

视觉编辑/彭芳蓉

编审/舒畅

猜你喜欢

评论

啊哦~暂时没有评论哦
在下方输入您的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