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请点击上方音频 ▶ 收听 ☝
○ 更 多 精 彩 ○
本期解读:
艾萨克·巴什维斯·辛格 小说
《傻瓜吉姆佩尔》
【美国犹太】作者 艾萨克·巴什维斯·辛格
吉姆佩尔从小是个孤儿,
长大后成了东欧小镇弗兰姆波尔的一个面包师。
他在人们眼中是一个傻瓜。
从小到大,
人们给他起了七个绰号:
低能儿、蠢驴、亚麻头、
呆子、苦人儿、笨蛋和傻瓜。
最后这个绰号就永远成了他的名字。
所有人都能随意捉弄、
羞辱他,
并以此为乐。
……
从吉姆佩尔的一生来看,
他不仅不是傻瓜(其实他比谁都明白),
他还是一个极其善良,
对世人充满了怜悯的人。
但不是傻瓜,
却被视为傻瓜,
这原因无非是在一个沦丧于恶的世界里,
任何善都注定
被排斥、被嘲弄、被污名、被利用,被踩踏,
最终消灭于无形。
支撑吉姆佩尔逆来顺受的动力源自他的信仰。
小说里,
面对妻子给他带来的种种羞辱,
吉姆佩尔说:
“我还是决心永远相信别人对我讲的话。
即使不相信,
又会给我带来什么好处呢。
今天你不相信你老婆,
明天你就会不相信上帝。”
这个过程中,
吉姆佩尔并不是没有过对自己信仰的怀疑和犹豫,
在无数次被欺骗捉弄之后,
他在恶魔的引诱下决定报复所有伤害过他的人。
但在最后一刻,
他却放弃了实施他的计划。
善,在他的心中失而复得。
逆来顺受在吉姆佩尔身上,
并非是出于生存的本能而被迫接受,
而是出于一种自觉的选择。
从这个角度来说,
《傻瓜吉姆佩尔》是一个人在信仰和道德上
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之后修得正果的故事。
在所有伤害吉姆佩尔的人当中,
他的妻子埃尔卡无疑是伤害他最深的一个,
但小说中有两个情节意味深长,
一个是他准备实施报复计划的时候,
他梦见已经死去的埃尔卡,
于是他对她喊道:
“这一切全都怪你。”
但埃尔卡却回答:
“你这傻瓜!
只是因为我骗人作假,
难道一切就成了假的吗?
其实我没有骗到任何人,
只不过骗了我自己。
我为此付出了一切。”
另一处是在小说的结尾,
吉姆佩尔已经行将就木,
他这样说道:
我离开弗拉姆波尔已经好多年了,
但是我一闭上眼睛,
我就到了那儿。
你想我看见谁了?
埃尔卡。
她站在洗衣盆旁边,
像我们初次见面时一样。
……
当我醒来时,
我还感觉到她的嘴唇,
尝到她的眼泪的咸味。
和那个被钉在十字架上的人一样,
在担承了所有的苦难之后,
他们都在最后一刻选择了宽恕。
相信恶的自我反正,
相信最黑暗之处有光亮,
相信最绝望之时能拯救。
作为小说想要传达的一种观念,
在没有犹太文化背景的读者看来,
也许不免显得虚妄;
而一个卑微、贫贱,众人皆以为傻的人
却散发出如此庄严、肃穆的光辉,
又是那么感人至深。
这是只有艺术才能达到的力量。
在我看来,
吉姆佩尔
是世界文学史上最令人难忘的形象之一。
精彩回顾:
【天眼电台·戴冰的书架(8)】解读 伊萨克·巴别尔 小说 《泅渡兹勃鲁契河》
【天眼电台·戴冰的书架(7)】解读 阿尔伯特·马尔兹 小说 《镇上来了马戏班》
【天眼电台·戴冰的书架(6)】解读 弗朗茨·卡夫卡小说《万里长城建造时》
【天眼电台·戴冰的书架(5)】解读 胡里奥•科塔萨尔小说《被占领的房间》
【天眼电台·戴冰的书架(3)】解读迪诺•布扎蒂小说《七信使》
【天眼电台·戴冰的书架(1)】解读马尔克斯小说《沒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
海报设计:徐微
音频制作:陈赫鲁 杨馥璟(实习)
雨飞声音工作室 · 独家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