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天眼人物·百位贵州博士⑫ 文学博士吴鹏:历史和书法,都令人愉快

贵州日报报刊社 2021-03-20 06:56 热度:




2016年11月,在荔波“中国书法高峰论坛”笔会现场。


博士名片


吴鹏,贵州毕节人。2008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专业,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贵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三级)、硕士生导师、书法研究与传播中心主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专家,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贵州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学术委员会主任,贵州省文史研究馆特约研究员,贵州省文联委员。2014年领衔申报并成功组建“书法学”专业。2015年,作为首席专家,主持申报成功教育部“书法国培计划”。


研究方向:书画创作与史论、艺术文献学。已在《文艺研究》《文献》《中国书法》《中国书画》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书法作品曾应邀参加中韩书法交流展,“斐墨”中意书法展,中国国家画院十周年作品精粹展,第26届中日友好自作诗书展,美国纽约第二届中国书法国际展,丝路翰风——马来西亚、印尼中国书法博士书法作品展等若干展览,作品被国内外诸多家文博机构收藏。


《燕闲清赏》:晚明文人的生活与书法生态


采访吴鹏,真正让我感觉体会到他内心世界的,并非简介、评论之类的资料,甚至不是我们一上午的聊天,而是他2020年出版的专著《燕闲清赏:晚明士人生活与书法生态》。


书名题写者是白谦慎,也就是对书法爱好者而言几乎是必读书目的《傅山的世界》的作者。翻看完这本书后,我的最深体会是字里行间自然浮现出的那种对历史上生动鲜活的人的关注,对晚明斑驳陆离又热气腾腾的生活的沉迷,以及对文人的“雅”和市井的“俗”兼而有之的热爱。


这本由他攻读美术学书法史论专业时的博士论文扩充和升级而来的书,沿着书法的“小道”,追溯和再现晚明士人的艺术生活。虽然以书法为主线,然而吴鹏落笔的重点并不在于技法的品评和风格的分析,而是书法作品背后所暗藏的线索,如生活的场景、书写的心态、交游的方式、品赏的眼光等等。比如他会谈晚明的闲居生活与书法清玩,谈晚明文人生活里的书扇赠酬,谈晚明的旅游时尚与袁中道的舟舫设计,谈晚明士人的“慕古”与“喜新”、“快活”与“玩世”……文字里那种掩饰不住的意兴盎然,让我觉得与其说吴鹏是在“研究书法史”,不如说他已经跟随史料穿越数百年,是在和晚明星光熠熠的书画艺术家们一道,任意雅俗间,快意人世里。至于穿越如何发生,他说:“读古书,看见繁体字,异体字,竖排,连标点都没有的古籍版本,你会进入古人的世界。你就想象成在和古人在交谈,在请教他们,慢慢就穿越了。”


吴鹏在工作室书写


在我的印象里,学历史的应该更容易忧虑,因为会以史为镜,会古今对比,就会不安于一时一事的欢乐;我还觉得研究古代史的可能更容易“老气横秋”,深陷故纸堆里,一不小心大概就会熏染出古旧的气息——吴鹏给了我的想当然一个干脆利落的否定,他说:“历史研究要尊重真相,这让我接受不同时代的人真实的人生。古人文人的生活的世界也和我们一样,丰富多彩,同时也有尴尬难堪。虽然我们现在远远回望,古人的生活似乎更雅,但生活都是共同的。”正因如此,现实生活中的他,随和,平静,交往圈子毫不局限,讲起中国书画史更是深入浅出,神采飞扬。对他来说,历史不仅是忆古思今的镜子,更是丰富当下“口感”、提升生活“鲜度”的调料。平常人看起来就头大的历史文献,偏偏是他的快乐之源。


吴鹏说他是个热爱生活的人,尤其热爱普通人的生活,所以他不认为艺术就高高在上。中国传统和主流的历史书写方式是关于帝王将相朝代更替的宏大叙事,但其中没有生活在那个时代的平凡和具体的人,没有真实的性情。只有高高在上光芒万丈,没有灰头土脸狼狈不堪。但“真正历史上活生生的人,他如何生活”,才是吴鹏感兴趣的。


采访的过程中,吴鹏不断有电话进来,好像家里在装修,他得“遥控”。采访甚至还有20分钟的“中场休息”,因为他要去接孩子放学,于是我留在他的工作室拍照翻书,自娱自乐。但似乎我们俩都觉得挺自然,毕竟,他既倾慕书法史里那些光芒永恒的艺术家,向往晚明士人那种雅趣即日常的生活,也不拒绝当下的人间烟火。


学业:从历史到书法的“跨界”


书法在古人那里太日常,所以只是末技小道。吴鹏对书画史的关注,从本科学历史时开始。硕士学的是历史文献学,师从张新民教授。从那时起,晚明士人的生活和书法生态引发了他的兴趣,最开始只是当闲书读,慢慢发现书法也可以关乎人事得失和世道人心,能体现一个时代的艺术思潮和社会生态。


首先走进他视野和精神世界的是杨龙友,一是因为也算“老乡”,贵州贵阳人;二是因为抵抗清兵被俘不屈,颇有气节,最终一家36口齐遭杀害;第三,归根结底,还是因其在诗书画上的造诣,用其忘年交董其昌的话说就是“有宋人之骨力去其结,有元人之风韵去其佻”。


2018年3月,参加恩师张新民先生荣休仪式,书《论语》句“咏而归”奉贺。


而博士攻读美术学(美术学直至2011年才设独立的博士学位,之前挂在文学专业下,因此吴鹏毕业时获得的是文学博士)的基础,就是他在贵州师范大学念本科和研究生时的历史专业。对于自己的未来,吴鹏说从来没有清晰的规划。出生在农村,毕节七星关区何官屯镇的一个村子,爷爷是私塾先生,爸爸是爷爷的学生,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下,吴鹏自己五六岁也开始“写大字”。村里哪家有什么红白喜事,一家三代就一起,去帮人家现场写字。每当看到自己写的大字被挂在柱子上,童年的心里就塞满了成就感。那时的偏远农村,能够识字都不错,更别说用毛笔写大字。不过书法对他也就是一个爱好,上学后,他没有对这个特别上心。


念书后,作文倒是他的强项,历史更是他格外感兴趣的科目——这大概是受从小读到的历史小说的影响。从贵州师范大学历史系毕业后,吴鹏留校。学校开书画公选课,有过一些“非专业”书法基础的吴鹏开始执教普及型的书法课程。儿时的基础,加上历史和传统文化的学养,他自己的书法水平也在边教边学中渐行渐近。他和书法之间一直以来若即若离却又未曾了断的缘分,又明晰起来了。


研究生毕业时,他的硕士导师张新民教授推荐他报考中国著名历史文化学家、武汉大学资深教授冯天瑜的博士生。自称对人生“从来没想过下一步怎么走怎么走”的吴鹏,这回突然有点“任性”,他说:“我想考书法博士。”于是张新民老师说:“那我只能口头支持你。”


2005年,吴鹏在互联网上搜索到了南京艺术学院艺术学、美术学博导、著名书法家、篆刻家黄惇教授的介绍。他给黄惇教授写了一封自荐信,“大意是说,我学的是历史,从小对书法感兴趣,但没有老师教过我书法。而且我对书法理论感兴趣,但也没老师讲过,我都是从古书中找,看古人怎么讲技法和风格等等,就这么阴差阳错地爱上了书法理论……”信是特快专递寄出的,随信还寄去了学术成果、硕士论文、书法作品等。不到一周,他接到了黄教授的回信,第一句话就是:看到你的材料,我很欢迎你来报考。


他是以第一名的成绩成为黄惇教授的美术学(书法)博士生的。直到面试,他才第一次见到黄教授。后来导师对他说:你写信给我,我很欣慰,我非常希望能有跨专业的学生。他博士期间的同门师兄弟,原本的书法基础都比他好,其中不少甚至已经在全国书法界小有名气。但正如导师所说,跨界能带来更多的思维上的发散性和技术上的可能性,书法跟文化紧密,他的历史学基础,会让他的书法练习和书法史论的学习如虎添翼。


书法:以古为师,书当快意


一如吴鹏的博导和无数书法研习者所言,书法造诣的深浅,跟书写者的学养和格调密切相关。因此当代书家中的跨界者也层出不穷:给吴鹏的《燕闲清赏》题写书名的白谦慎,专业是国际政治;华人德出自北大图书馆系;丛文俊研究古文字……都是在书法以外某一领域颇有建树的学者。吴鹏历史文献学的专业背景,成为他攻读美术学(书法)博士和进行书法创作的丰沃土壤,同时也让他的书写意境别有洞天。


“如果要说自己如何习书,那我只能说是学古——在临习古典碑帖的同时,注意从古典文献中寻绎书法的笔法流变、字法渊源、风格师承与形式转换等重要因素,进而以此印证古人,观照当下。”吴鹏书法学习的方法论,呼应着他的专业背景。他正是从古典文献的角度,不断演绎笔画、字法、风格背后的系统,以研究带动创作,以法理统视书史,着眼高,取意深。从吴鹏近年的作品中,既可以感知到他跋涉文献的艰辛,也可以感受到他问道先贤的虔诚,以及他挥运之际的自信与从容。



2007年10月,与导师黄惇先生在中韩书法交流展上。


一篇署名为子鱼的评论文章认为,吴鹏的书法最为可贵的地方当在于有心或是无意间透发出的才情,而才情可以化合书法上诸矛盾性的审美差异。比如“不少作品在字法上明明体现出碑刻的特质,但在通篇气息上却又流露出帖学的灵动,无滞无碍,随性通脱。再如其作品在题材与形式上往往很有古意——写古的内容不一定就有古意——这显然与其本人的书卷气密不可分。”


目前吴鹏的职务是贵州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贵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书法系主任。虽然兼具书法史论学者和书法家的身份,在他自己看来,“我更是一个大学老师。”他说自己没有成为书法大家的想法,也并非那种特别痴迷和日日临池的书家。日常教学、写书,时间很满,书法对他属于“娱乐活动”,尺幅大小都写,兴致来了就写,没把它太当回事。这大概也是他的书法作品往往能让人从扑面而来的书卷气里,感受到平静淡泊的韵致的原因。


无论是历史研究,还是挥毫写字,都令吴鹏轻松愉快。他说两件事对他而言就像看电视时切换频道,新闻看多了,就看看电视剧。他还提到了歌手兼大学教师刘欢,“他又娱乐又学术,不属于哪个圈,在哪个圈又都没有负面评价,很超脱,哪种身份都做得很好。”相对这种通俗化表达的,是吴鹏雅致的艺术观:以“士必先器识而后文艺”自勉,引“书者散也”为艺术至境。以古为师,书当快意。娱人娱己,信可由之。


>>>>>>>>>>


吴鹏作品


行书《见贤思齐》


篆书 瓦当吉语《永受嘉福》


行书【清】麟庆《甲秀楼》


楷书【明】杨文骢《画江行十二幅小记》


隶书 自作诗《姚茫父先生诗赞》


隶书【唐】杜牧《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一绝》



行书【唐】李白《春夜洛阳城闻笛》

草书 自集联《南方有嘉木,燕草如碧丝》




楷书 胡适《秘魔崖月夜》



行书 自作诗《感怀》




>>>>>>>>>>


相关链接


天眼人物·百位贵州博士⑪ 艺术学博士顾静:我沉迷于成为那个有古意的现代人


天眼人物·百位贵州博士⑩ 计算机博士王林的“硬核”芯


天眼人物·百位贵州博士⑨ 文学博士孙向阳:向阳而生,把阴影留在身后


天眼人物·百位贵州博士⑧ “随遇而安”的吴伟军博士


天眼人物·百位贵州博士⑦ 王进:“率性”而为的哲学博士


天眼人物·百位贵州博士⑥ 封孝伦博士:生命美学的歌者


天眼人物·百位贵州博士⑤ 医学博士罗光恒的20、30、40


天眼人物·百位贵州博士④ “猕猴桃大王”龙友华博士


天眼人物·百位贵州博士③ “韭黄队长”邓英博士


天眼人物·百位贵州博士② “逗猪博士”张勇


天眼人物·百位贵州博士① 张万萍:蔬菜博士高山情


栏目策划/李缨

文/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舒畅

图、视频/受访者提供

刊头设计/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赵怡

文字编辑/向秋樾

视觉/实习生 文俊

编审/李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