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贵州教育高质量发展② | 高校提升行动:布局“强”“大”“特”

贵州日报报刊社 2021-04-14 09:56 热度:
  【前面的话】

  教育高质量发展,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劳动力素质提升,事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最为核心的动力变革。“十四五”期间,贵州提出学前教育由“从无到有”向“从有到优”转变发展,实施义务教育公办强校计划,实施高校提升行动,促进职业教育专业产业就业更加紧密衔接。围绕贵州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举措与目标,贵州日报天眼新闻特推出本组报道,敬请关注。

  迈入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吹响了奋进号角。2021年全省教育工作会为贵州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画出了“新跑道”——实施高校提升行动,做强贵州大学、做大省属高校、做特市(州)高校。

  下一步,贵州将支持指导省属高校、市(州)高校结合办学实际和办学目标开展“双一流”建设,推动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推进产教融合联合培养基地建设,纵深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和“六卓越一拔尖”人才培养计划2.0。

  做强贵州大学

  研究生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数量达567篇,占全校SCI论文总数50%以上;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53项,在川渝黔云桂五省(市区)高校中位居第三,实现历史性突破;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化学工程与工艺、采矿工程和矿物加工工程等4个专业,通过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和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认证,标志着这些专业的质量实现国际实质等效,进入全球工程教育的“第一方阵”……

  在2020年,随着贵州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深入推进,贵州大学高质量发展积厚成势。


贵大师生深入生产一线开展科技攻关。


  “今年贵州首次明确提出了要‘做强贵州大学’具体任务,这必将极大推动贵州大学‘双一流’和部省合建工作。”中国工程院院士、贵州大学校长宋宝安说。

  自2016年以来,贵州省已先后出台《省人民政府关于统筹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意见》《贵州省教育厅大力推进区域内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实施意见》《省教育厅关于支持贵州大学建设国内一流大学的通知》等,支持贵州大学构筑人才高地、激发办学活力,将其打造成为推动区域发展的新引擎、高等教育改革的新高地和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以及军民融合的助推器,为做强贵州大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作为贵州省高等教育发展“排头兵”,贵州大学乘着贵州快速发展的东风,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成为全国14所部省合建高校之一。同时,以植物保护世界一流学科为龙头,学科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农药学学科方向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虽然学校进步明显,但与省委、省政府把贵州大学建成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高水平大学的目标仍有较大差距。特别是高端人才不足成为全省高等教育和科技创新发展的最大瓶颈。”宋宝安表示,要牢牢把握部省合建和“双一流”建设机遇,做强贵州大学,围绕贵州高质量发展需求,把立德树人放在首位,着力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创新能力、服务意识、国际视野,用人才链对接产业链,用知识链对接服务链,强化解决生产实践中技术问题和产业化应用的实际效果,引领带动全省高等教育快速发展。

  做大省属高校

  2020年,在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中,贵州理工学院实现了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点“零”的突破——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此外,该校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也达到6个。

  作为应贵州省委、省政府实施工业强省和城镇化带动战略对理工类应用型人才之需而成立的省属理工类普通高等学校,贵州理工学院在创建之初就确立了“建设西部一流、人民满意的高水平理工大学”的办学目标。

  从2013年筹建工作通过全国高等学校设置评议委员会专家评审并完成首次招生,到2014年实现国家级科研项目零的突破、2017年首届毕业生顺利毕业,再到2020年2门课程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021年正式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


贵州理工学院机械工程学院开展实验教学。


  作为一所“年轻”的高等院校,贵州理工学院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建设历程,这也是贵州省属高校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

  做大省属高校,是加快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重要抓手之一。

  近年来,贵州以“双一流”建设为契机,聚焦打造高等教育贵州品牌,强化战略导向、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加快推进各省属高校改革发展。

  贵州师范大学通过建设一流学科,带动学科群的发展,从而引领、带动其他学科发展从而提升整个学校的实力水平;贵州医科大学以建设一流专业为引领,全面推动一流专业、平台、师资团队、课程的建设,力争进入西部一流大学行列;贵州民族大学紧紧围绕大数据、大扶贫、大生态战略和新兴产业发展领域,坚持以民族特色、国内一流为核心,建设高水平一流民族大学……

  各省属高校按照“一校一策”原则,结合自身特色优势和地域特点,凝练学科发展方向,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同时,围绕重大产业、领域和任务,建成了一批国家、省部级重大创新平台和学科建设平台,培养了一批省内外知名的学术学科带头人和学术创新团队。

  绿色农药、山地高效特色农业、喀斯特石漠化治理、脑科学、大数据、高端制造、病理学、中医中药、新药研发……各省属高校相继形成了较为鲜明的研究方向,并涌现出一批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学术领军人才、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推动高等教育实现跨越发展。

  据悉,未来贵州各省属高校将以“做大省属”为契机,提高质量意识,注重内涵发展,抓住人才培养、师资建设、学科建设、科研创新、服务社会等重点,不断深化改革,做到数量与质量的同步发展。

  做特市州高校

  获批4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级、省级一流本科专业获批专业数占全校总专业数的30%,在全省同类院校中位居前列;获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项,省级一流课程建设项目4项,汉语言文学专业通过教育部师范类专业第二级认证;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科技创新环境和基数指数,均位列市州高校第一,创新绩效指数位列全省第二……

  近年来,遵义师范学院围绕人才培养模式、科研管理激励、学科专业建设、人事分配制度等领域深化改革,破解发展瓶颈,形成良性发展循环机制,大力释放和激发了发展新动能。

  “我们依托遵义丰厚的历史文化特别是红色文化资源,以学校的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教育部‘红色经典艺术教育示范基地’、教育部‘一省一策思政课’集体行动牵头高校三大平台为支撑,深入挖掘红色内涵,积极打造‘长征课堂’,以红色育人为特色的校园文化成效显著、影响广泛。”遵义师范学院校长刘肇军表示,计划到2035年将基本建成教师教育优势明显、红色文化育人特色突出、与遵义经济社会发展高度融合,在国外有声誉、国内有影响、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区域一流应用型大学。


遵义师范学院开展重走长征路社会实践活动。


  市(州)本科高校的发展,关系着全省本科教育的发展和进步。迈入新时代,市(州)高等教育教学该如何与时俱进?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

  贵州各市(州)高校以转型发展为主线,立足地方突显学校发展特色,走出了建设有特色的应用型大学的探索之路——

  铜仁学院进一步强化“扎根山区.服务地方”的办学特色,围绕深化产教融合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实践,不断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黔南民族师范学院通过搭建高层次和高水平的、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的研究平台,不断提升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瞄准“区域内有特色的一流应用型大学”目标,推动学校转型发展、错位发展、特色发展,成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培养培训基地、科技创新服务基地、文化传承创新基地、咨询服务基地……

  围绕着贵州发展提升科研能力、提供技术支撑,各市(州)高校大作“特”字文章,更积蓄了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力。未来,贵州将继续坚持分类发展、特色发展和高质量发展,引导各市(州)高校克服同质化倾向、准确定位,形成各自的办学理念和风格,在不同层次和领域办出特色、争创一流,力建成具有较高水平、体现地方特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区域内一流大学。


策划 岳振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王雨

编辑 潘晓飞

编审 杨仪 杨韬


猜你喜欢

评论

啊哦~暂时没有评论哦
在下方输入您的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