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青年说论坛】这个夏天,与学术和“爽爽的贵阳”不期而遇

彭妲 2021-07-11 20:10 热度:
7月11日,第七届青年地学论坛继续进行,来自全国高校和科研单位的青年科学家和研究生们共同参与20个主题、188个专题、2000余个学术报告。

据了解,此次论坛参与主体以科研青年为主,他们将在论坛上展示自己的科研项目,与学术界的“大咖”们交流学习,记者采访到多位年轻科研工作者,听听他们在“青年地学论坛”上的新收获。

彭婉月:不仅是学术上的交流,更是精神上的鼓舞

彭婉月

“贵阳的夏天一点都不热,到处都绿油油的,风吹过来也凉爽。”彭婉月一开口就向记者分享第一次来贵阳的感受。

彭婉月是来自中科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的研究生,主攻人文地理专业。这一次“青年地学论坛”,她和导师、同学们提前一天就到达贵阳。

7月11日下午,彭婉月公开了自己的学术报告《黑河中下游防风固沙功能时空变化及影响因子分析》。从研究生一年级起,她就开始确定自己的研究课题,并在导师的帮助下形成研究体系。在论坛开始前的一周,重新整理制作成PPT,由于筹备时间充分,彭婉月满怀信心的顺畅完成了报告。

更值得一提的是,通过这次机会,彭婉月交到了不少朋友。

“我也是第一次参加如此大规模的论坛,有全国各地的高校、科研所的青年汇聚在这里,真的遇到不少志同道合的朋友。”彭婉月口中的“朋友”更包括了不少一直奋斗在科研一线的前辈。

她表示,能够拓展自己的学术视野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被大家的热血所感染,精神上得到鼓舞,也将成为她坚守科学研究的动力。

张天乐:找到情感共鸣如同重获一份科研热情

张天乐

记者见到张天乐时,他还有半个小时就要开始自己的学术报告,对于经常参加学术论坛的他来说,早已经显得胸有成竹。

“原来学霸心态都比较稳定。”记者开玩笑打趣到。

“我不是什么学霸,这次也是来学习更多知识的。”他谦虚回应道。

1997年出生的张天乐,目前就读于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今年博士研究生二年级,他所作的报告题目为《2021年春季东亚沙尘的输送,理化特征及对海洋生态影响的多源数据综合分析》。

对他来说,这次论坛算得上是地球科学研究领域的一次盛会,几乎包含了地球科学研究的方方面面,不仅能接触到不同领域的研究成果,还能受到更多老师、同学的启发。

“其实我在科研过程中,也遇到过很多困难,也有很多束手无策的时候,这次和大家交流后,发现难题不止我一个人遇到。”张天乐告诉记者,能够找到共同克服难题的情感共鸣,如同重新获得一份科研热情。

作报告、听报告、交流学习,短短两天时间,却十分充实。

在采访接近尾声时,张天乐说,非常感谢这次活动的主办方,把这样大规模的论坛组织得井井有条,中科院地化所、贵州大学、贵州民族大学的老师和志愿者们都非常热情,很感谢他们创造了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彭妲

编辑 章虹

编审 赵宏斌 张传保


猜你喜欢

评论

啊哦~暂时没有评论哦
在下方输入您的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