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3日,由贵州省农业农村厅、贵阳市农业农村局、贵州大学和贵州科学院生物研究所等单位专家组成的专家组在贵阳市花溪区马铃乡羊肚菌示范种植基地内,对贵州理工学院承担的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项目“贵州地区羊肚菌‘秋播两收’栽培技术转化应用及示范”进行了现场测产验收,测产结果马铃乡羊肚菌示范种植基地所种植的羊肚菌亩产达589公斤。
据了解,2021年贵州理工学院、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与贵州省现代种业集团有限公司和贵州龙泉农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通过“科研+企业+合作社”模式,采用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和贵州理工学院联合选育的六妹羊肚菌新品种‘贵云58号’和‘贵云105号’,在花溪区马铃乡示范种植130亩、开阳县楠木渡镇示范种植50亩。按照当前羊肚菌每公斤120元的市场收购价,预计亩产值7万元,纯收入达5.7万元。
“项目的实施引领、引导,带动贵州羊肚菌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带动贵州山区群众增收和农业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提升贵州羊肚菌产业的在国内外的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贵州理工学院羊肚菌研究团队的吕梦岚博士介绍道。
目前,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和贵州理工学院研发的羊肚菌新品种及其配套高效栽培技术除了在贵阳市示范推广外,还在遵义、铜仁、黔东南、黔南、安顺、黔西南、六盘水和毕节等地示范推广面积达3200余亩。实现平均亩产值达3.5万元,每亩纯收入2万元以上,农户增收效果突出,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下一步,贵州理工学院和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所将推动高校、研究所和企业之间的深度融合,研发推广羊肚菌新品种。用科技力量推动羊肚菌蓬勃发展,抢抓机遇,推进农业现代化,助力乡村振兴。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王怡
编辑 刘思博
编审 田旻佳 李劼
啊哦~暂时没有评论哦
在下方输入您的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