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一个民族文化灿烂、风景优美、红星闪耀的地方。翻开历史篇章,红军长征在贵州足迹遍及全省60多个县(市、区),留下丰富的长征文物和文化资源。
作为革命热土,贵州2000余处革命遗址,753处长征时期留下的不可移动文物,贵州的革命文物数量居全国前列。这笔宝贵的红色旅游资源,已成为贵州发展旅游业的一大金字招牌。时至今日,长征故事仍以无穷的魅力吸引着人们来到贵州。
作为长征途中活动时间跨度长、发生重大事件多、活动范围广的省份,2019年,贵州被明确为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重点建设区之一。2021年以来,结合党史学习教育,贵州在做好建设工作的同时,加强制度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旅游活动。
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贵州红色线路和红色景区人气旺。各大红色旅游景区景点推出研学体验活动,吸引了周边游客、尤其是以“90后”“00后”为代表的青少年参与。2022年,面对后疫情时代,贵州推出了红色文化 多媒融合的各种线上线下体验活动,更是让游客充分感受到红色文化的魅力,感悟当下生活的来之不易。
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旧址纪念馆
初夏5月,位于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铜仁片区沿河核心区域的谯家镇长征村,绿树成荫,鲜花盛开。新改陈布展的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旧址纪念馆,自开馆以来游人不断。
2021年,谯家镇长征村和白石溪村被列为贵州省23个红色美丽村庄试点村,经过将近一年的建设,这里已经成为周边游客节假日首选的热门红色旅游目的地。沿河自治县委常委、县委宣传部部长董道萍介绍,长征村、白石溪村红色美丽村庄建设已纳入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红色旅游景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整体推进,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旧址纪念馆改陈布展、红军干部培训所旧址修缮工程、长征体验步道、旅游公厕及周边环境整治等项目已完成,美丽红色村庄走上了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的道路。
遵义拥有丰富的红色资源,见证着党的奋斗历程。刚刚过去的“五一”小长假,遵义市红色线路和红色景区人气旺,红色旅游累计接待游客74.22万人次。
突破乌江天险——瓮安江界河风景名胜区 贵州省文物局供图
在余庆县大乌江镇廻龙场“突破乌江”纪念园内,红军突破乌江巨型雕塑巍然屹立,“江界河-迴龙场-茶山关”核心展示带呈现的一系列遗址遗迹及其背后的红色故事,令游客动情。在江面往来穿梭的游船上,导游向游客讲述着红军长征的感人故事。
“当下纪念园正值建设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的快速期,更好、更快地开展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实施红色遗址保护和提升旅游基础设施正得到大力支持。”“突破乌江”纪念园项目负责人、贵州飞龙湖文化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党支部书记杜军介绍说,目前,纪念园一期已建设完成,二期项目正在有序推进。
建设好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对贵州来说,无疑是推动文旅融合的重要契机。自2019年以来,贵州坚持宜融则融、能融尽融,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依托特色文化资源,促进文旅深度融合。
游客参观遵义会议纪念馆
2020年,贵州启动29条红军路和3个“红军村”保护建设工作,推出了贵州省红色文化旅游十大精品线路、首批10条最美红军线路、首批10个最美红军村落等。2021年,文化和旅游部、中央宣传部、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推出“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贵州入选3条旅游线路涉及14个红色旅游景点,让参与者在研培体验中赓续红色精神血脉。这些线路、景点将红色旅游与文化、科技、娱乐等产业融合,使传统红色文物展览向体验式的红色文化旅游转化,提升了红色旅游的市场吸引力。
娄山关红军战斗遗址陈列馆 贵州省文物局供图
长征国家文化公园(贵州站)的建设将散落在贵州大地的红色资源“串珠成链”。当下,贵州正高质量建设长征文化主题展示区,重点利用长征文物和文化资源的外溢辐射效应,打造一批红色文化 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示范区。
相关链接
文、图/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赵相康
视觉/赵相康
编辑/邱奕
二审/舒畅
三审/李缨
啊哦~暂时没有评论哦
在下方输入您的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