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书记,来家里坐,今天杀的这头猪有400多斤,我们喂了一年多呢,用这样的猪做腊肉,在市场上绝对抢手!”正在腌制腊肉的正安县流渡镇中华村村民旺许看到杨华,热情地招呼。
杨华是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驻正安县流渡镇中华村的驻村干部。去年5月,杨华响应组织号召,投身乡村振兴。驻村一年多来,他经常走访群众,仅走访笔记就记录了几大本。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今年夏天,中华村的特色产业鹰嘴桃成熟后,为打通销售渠道,杨华利用互联网,把种植大户王国杰家的鹰嘴桃销到了北京、上海、广州等25个省市,实现产值80多万元,名不见经传的鹰嘴桃成了致富果。
作为一名退役军人,杨华做事雷厉风行。在与村“两委”、群众多次的交流后,杨华决定帮助中华村建油菜加工坊,采取“支部+集体经济+承包户+农户”的组织方式,延伸农业产业链,壮大集体经济。购置菜籽榨油机资金有缺口,他还向“娘家”单位争取到10万元的资金扶持。
“油菜加工坊开业的那天,全村的人都跑来看热闹,鞭炮齐鸣,一起见证这个激动人心的时刻,从8月开工到现在,加工坊共产出菜籽油3万多斤,产值超过30万元。”杨华说。
此外,杨华还经常帮群众把农家生态猪肉运往单位销售,同事们都说他的车是名副其实的“乡村振兴车”。临近年末,杨华瞅准中华村生猪养殖量大,猪肉品质优的特点,与村“两委”商量带动群众制作腊肉、香肠,销往县城。
“我们刚开始做,就有很多顾客慕名前来购买,还有很多人与村民签了订单,真是供不应求。”杨华说。
驻村时间长了,杨华对中华村的感情也愈加深厚,“我在这里驻村一天就一定为群众做好服务,把村民当亲人,带领大家不断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杨华说。
王纪鹏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华姝
编辑 孙蕙
二审 杨惠
三审 袁燕
啊哦~暂时没有评论哦
在下方输入您的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