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静水流深 真善无言 ——遵义医科大学护理学院院长邓仁丽同志用实际行动践行 “护行於仁,理知于爱”记实

2022-11-22 17:37 热度:

IMG_2108.JPG




邓仁丽是初中升中专的护士,1989年中专毕业后,在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工作。1997年完成了大专自学考试,2002年考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就读护理硕士,2008年至2009年作为访问学者在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和新南威尔士州社区护理中心学习,回国后致力推进偏远地区老年护理和社区护理。2013年赴香港中文大学攻读博士,学习老年护理及安宁疗护,读博期间到加拿大BC cancer center学习高级护理实践。33年来坚守护理事业基层一线,她用仁心、爱心与责任心诠释对生命的敬畏,用实际行动践行“护行於仁,理知于爱”的服务宣言。


图片6.png

2022年,邓仁丽荣获中华护理学会颁发的“杰出护理工作者”证书。


一、把“奉献”扎根基层,助力乡村振兴


她是一块石块,存在的意义就是与其他无数块石块聚集在一起,成就一座山峰、一条山脉、一片群峰。这样的山峰可以改变风的风向,可以决定水的流速。


(一)传道授业,推动西部高等护理教育。“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她知道发展基层教育很苦,基础设施薄弱,信息不通达。但是她说唯有发展才能留得住人才,才能帮助基层老百姓获得更优质的护理服务。她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在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上,建立了与东盟国家高等护理教育的链接。利用遵医一体两翼发展理念,引进香港澳门优质教育资源,积极推动遵医护理融入大湾区发展。加入全国虚拟教研室联盟,改变教师教育理念,利用东部开放共享的教学资源,加快推进西部高等护理教育发展。不仅在传统的护理基础设施上补短板,引入新教材、新设施、新方法,为护生培养提供新路径,她还强化护生专业能力和人文素养并重,培养学生坚韧不拔、吃苦耐劳的长征精神。学生也被老师践行实干的品质激励着,使她们坚定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理想信念。遵医护理有82.1%的学生主动选择西部地区就业,其中71.8%继续服务贵州,其中41.2%在黔地市级及以下各级医院就业,服务于基层缺医少药的艰苦地方和人民,如同她们的邓老师一样,在基层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二)心系桑梓,夯实基层养老护理服务。作为一名红城儿女,邓仁丽始终心系家乡护理事业发展,放弃风景宜人的海滨城市,安顿好家人与孩子,孤身一人返回贵州。她始终秉承“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精神,甘于一线,用实干苦干认真干的魄力,下基层,指导赤水县-镇-乡村养老护理发展;实打实,深入养老院指导护理实践;立足实践,到湄潭县沙塘村调研留守老人健康状况;关爱老人,赴枫香镇乡开展入户调查和老年健康宣传;关注慢性病群体的防治,与村医交流谈心,了解基层公共卫生的实践情况。赴板桥镇开展脑卒中筛查,了解基层慢性病防治落实情况。她始终心系我省“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健康中国战略,组织专家前往贫困地区开展精准帮扶,培训基层护理人员并进行专科护理和护理管理指导,促进基层医疗护理水平提升。同时,以东西部协作为切入点,协助建立了东西部医疗协作机制,推进5000名乡村医生培训项目,筑牢基层健康防线。牵头成立了贵州省养老服务人才培训基地,加强养老护理员的培训,培养养老服务的紧缺性人才。协办遵义市首届“益养杯”养老护理职业技能大赛暨全国养老护理职业技能大赛选拔赛,为养老护理员培训提供实战机会。将“互联网+护理”理念贯穿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始终,旨在把基层卫生信息化作为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的重要手段,实现帮扶服务的高效和精准。


图片8.png

邓仁丽和患者交谈


(三)矢志不移,引领中国安宁疗护发展。敢于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才能领略别样的风景。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把“创新发展、攻坚克难的人”比喻为“拓荒牛”。在中国安宁疗护事业方面,邓仁丽就是这样的“拓荒牛”。邓仁丽十年磨一剑,始终从老年及终末期病人的需求出发,将爱心无私奉献给她们,建立了预立医疗照护计划(Advance Care Planning,简称ACP)体系,制定了行业标准,通过全国巡讲及促进深圳生前预嘱立法等,一定程度改变了中国传统观念在生命末期“做无谓的抢救”视为“孝道”的观念,尊重患者生命照护的决策自主权,尊重其临终照护意愿,提高了终末期患者及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不留遗憾,有尊严地离开。为了让该理念在中国推广,邓仁丽常年忙碌在临床、社区、养老机构一线,了解老年人的需求,深入开展研究,并通过全国巡讲、举办继续教育培训班、工作坊等,帮助各医疗结构开展ACP,引领中国安宁疗护的发展。


二、把“坚毅”镌刻心底,恪尽职守勇冲锋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她三次主动请缨、率队参与疫情阻击战。

(一)科技战疫,精准防控。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初期,她作为遵医五院疫情防控领导小组成员,组织疫情防控流程设计及督导各组工作落实,协调解决院感、防保、护理等各个环节容易疏漏问题。她积极响应国家和政府新冠肺炎防控指示,快速制定疫情防控管理制度,组织相关部门制定和完善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应急工作方案》等50余项管理制度、应急工作方案和工作流程,协助建设方舱医院,经过36个小时的日夜鏖战,建成全国第一个方舱医院,并在2020年1月23日开始收治病人,切实做到了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零感染的目标。利用自身特长,与同行开展科研攻关,为了尽早解决患者排泄物气溶胶转播病毒的难题,她率领团队发明一项“一种方舱医院中患者排泄物的污水处理系统”专利,解决方舱医院首次污水处理技术问题;组织申报珠海市新冠攻关项目7项(获批2项),贵州省科技厅《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技术攻关及集成应用》项目7项(获批3项),团队发表相关SCI论文3篇,建立团队标准两项。疫情暴发初期,防控物资短缺,她利用自身语言优势,为支援全球抗击疫情,主动分享抗疫经验,组织拍摄一次性面屏制作视频,并翻译为英语、意大利语等7种语言,力求用中国力量解决世纪疫情难题。


(二)运筹帷幄,共克时艰。2021年10月,遵义市出现新冠阳性病例。她未雨绸缪,积极培训本科生和研究生志愿者1000余名,时刻做好上前线的准备。在接到政府指令后,她紧急召集619名志愿者,带领23名老师、642名师生快速投身到抗疫一线。她靠前指挥,走进“疫”线,每天不分白天昼夜和医护人员一起不惧风险、向“疫”前行。她与抗疫人员一起督察、准备医疗物资、调配人员、协调问题,她的抗疫日常是与数不清的一线电话和问题“绑”在一起,时间久了个人号码变成了“热线咨询”;她守护花开,在积极协助临床护理人员做好核酸采集调配的同时,认真组织教师做好线上教学,切实履行对师生、员工的陪伴、鼓励和督导责任,做到教学、临床、抗疫多头并进、次第花开,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赢得了时间。


(三)白衣为甲,担当逆行。“感谢你们,你们辛苦啦!”“向支援息烽县的遵义医科大学师生们致敬”……,2022年9月15日晚10时,接到上级指令后,邓仁丽火速集结临床、护理等五个专业师生143名,星夜兼程,再次率队奔赴息烽防疫一线。本次核酸采集工作均在凌晨进行,对于首次参与核酸采集任务的学生来说,他们面临着诸多挑战。首先站点比较分散、工作强度大。息烽全县约20万人口,其中县城常住人口6万左右,其余近14万人分布在乡镇和较偏远的村寨,我校负责的137个采样点均在城区以外。师生们每晚21点就要从县城出发,历经一个多小时山路颠簸才到达各村采集站点,在迅速完成个人防护后,凌晨零点准时开始采集核酸,一直工作到早上六、七点结束。其次,夜间采集任务难度非常大。尤其是针对老弱病残的村民,师生和村干部一起入户采集,路程长而且村路崎岖,灯光昏暗,增加了采集工作难度。尽管如此,她和师生们凭借顽强的意志、过硬的专业技能和工作作风克服种种困难,大大提升了全县核酸采集速度。在此次近41余万人次的核酸采集中,由她带领的遵义医科大学师生团队就完成了近10万人次的采集量,在圆满完成政府交办任务的同时,也确保了师生们平安返校。


三、把“创新”融入日常,立足岗位踔厉奋发


她立足实践,学以致用,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思想认识、工作思路和改革举措。


(一)他山之石,拓展护理服务模式。2009年从澳洲学习社区和老年护理回国后,面对中国极速增长老年人口,及老年衰弱与慢病共存现象,针对偏远地区养老需求与养老服务之间的矛盾问题,结合当时各类优质资源集中在城市三甲医院的现况,于2009年创新性提出“医院-社区-家庭”慢性病管理和“医养结合”理念。她力推养老服务和医疗服务的融合,带队全国调研,参加政协提案讨论,牵头推动遵医附院改建医养结合养老病院,培训康复护理人才和基层医务人员,开展综合医院的延续护理,用心用情用力解决老人和慢性病人群的急难愁盼问题,推动医养结合在贵州发展。她牵头成立了粤港澳大湾区 “护理研究和知识转移联盟”和“老年专科护理联盟”,优化护理资源布局,提升护士护理服务能力,其范围辐射20余个城市和80多个社区。在老年护理及医养结合方面,发表相关论文33篇,其中SCI收录6篇,北图核心收录15篇,总被引252次,主持各类课题9项。受邀在港澳、四川、广东、贵州等学术会议上推广,取得良好效果。


(二)学以致用,护佑临终生命质量。2013年读博期间,她率先在国内开展预立医疗照护计划(Advance Care Planning, 简称ACP)相关研究,积极探索预立医疗照护计划的临床实践,形成围绕患者、家属、医疗从业者的全方位ACP理论体系和实践体系。由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国人对于“死亡”概念的抗拒使她推动ACP异常艰难,但是她不放弃,她和团队研发了形象生动的视频“VIP for Future Care”引导患者思考,图文并茂的辅助手册帮助患者进行症状管理、情绪管理再到后事安排,基于中国文化背景寻找家庭在患者自主决策中的作用机制和路径,用耐心、细心、爱心,打动了将她“骂”出病房的家属,利用自己ACP沟通技术解决患者医疗自主决策权的难题。在2016年“晚期肿瘤患者预立医疗照护计划干预模式构建及其实证研究”获得我国首个ACP相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为了进一步推动临床运用ACP成果,寻求政府医保政策支持医务人员对ACP沟通付出,她设计了课题“价值导向下预立医疗照护计划基本医疗保险支付策略研究”再获2022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资助。发表相关论文23篇,高下载高被引论文2篇,总被引200余次。2021年相关成果获贵州省护理学会科技奖二等奖,2022年贵州省医学会科技奖三等奖。先后举办了国际和国内学会会议10余次,累计培训医护人员2000余人。系列成果已推广至全国5个省市13家医疗机构,受益患者达10000余名,护理意愿一致率达30.85%,明显改善了患者医疗决策自主权和临终生命质量,彰显护理温度和人文内涵,推动了ACP在中国的发展,为“生前预嘱”立法做出积极贡献。


(三)积极作为,创新护理教育及管理。作为一名护理教育工作者,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她关注到,即便是医学生,也缺少生死教育和人文素养培训,很难在临床开展人文关怀,而现行课堂讲授方式收效甚微。因此,她改进教学方法,开展医学生ACP与危重患者沟通的辩论赛,通过公众号、工作坊、讲座、诗词书画征集等方式引导医学生对生死的思考,普及学生人数2000余人,培养了老年护理及安宁疗护方向硕士研究生20余名。她将科研成果融入日常教学,转化为“四入”:入培养方案、入课程设置、入课堂、入教材,同步推进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人文素质培养。她面对全校开设“预立医疗照护计划与终末期患者沟通”课程,参编人卫版“十四五”规划教材《安宁疗护》,相关成果首次写入本科教材,为推动我国医学生安宁疗护教育作出典范。为了优化护理人力资源结构,激发护理人力资源潜力,完善护理岗位培训方案,她牵头开展护士长循证护理管理能力培训,不断提高护士长的专业水平和管理水平。基于循证方法学,组织病区开展前十位病种护理措施和健康教育指引标准化建设,加强医院护理队伍管理。从2018年开始,推动护理服务剧本的使用,通过试点活动和护理服务剧本评选大赛,推动了护理服务的标准化建设;运用质量管理工具,构建三级质控体系和教育培训管理体系,体现科学管理的三进特色:进制度、进流程、进标准,充分展示了护理服务的专业性和科学性。


图片7.png

邓仁丽和学生交流


30余年的护理经历,她技术娴熟、业务精湛,矢志不渝地推行安宁疗护和老年护理。她坚持利用闲余时间关注学术前沿,开展“互联网+”护理领域新问题、新领域的研究探索,带领团队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SCI论文13篇,中文核心论文58篇),获批国家级和省市级课题20余项,举办国际会议、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等活动20余项,获批地方标准和团体标准4项。并在2022年获得中华护理学会“杰出护理工作者”称号。


她也经常反思自己,思考人生价值。她说:“我不是太阳,没有耀眼的光芒,也不是月亮,没有皎洁的月光,我就像人类浩瀚星河的一颗星星,在黑暗中为回家的人找到方向”。她始终如一,在平凡的岗位上,永存初心,奋斗不止,做一颗照亮他人的小星星。

 

 

来源 贵州省卫健委

编辑 曾俊超

二审 卢奕林

三审 赵宏斌


猜你喜欢

评论

啊哦~暂时没有评论哦
在下方输入您的想法吧